|
事件
3月16日上午,身高不足1.5米、22歲的寧波大學歷史系應屆畢業生朱靜嘉滿懷熱情報名參加廣東省公務員考試,沒想到卻被人事部門的一紙規定攔在考場外。她在報考廣東省地方史志辦時,由於所學專業對口、學習成績優秀並發表過專業論文,用人單位對她各方面的情況表示滿意,於是她順順利利拿到了該單位的准考證。可是時隔不到1小時,她突然接到廣東省地方史志辦的電話:要求她立即退回准考證。朱靜嘉隨即找用人單位瞭解情況,該單位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廣東省人事部門對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員身高有文件規定,身材過矮的人員不允許報考,而朱靜嘉身高差了兩釐米,按規定不能接受其報名。用人單位工作人員還帶朱靜嘉到廣東省人事部門進行政策諮詢,得到的答案是“廣東省26號令規定,身高不夠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
對話
雖然朱靜嘉一家都對這樣的遭遇感到很氣憤,但是當記者提出想見一見朱靜嘉時,朱靜嘉還是拒絕了,原因是她不想給自己原本平靜的生活增添太多紛擾。不過,朱靜嘉和她的母親最終還是答應與記者在電話裏進行一場特殊的對話。說起公務員報名受挫,話筒彼端的朱靜嘉的聲音沒有太多憤慨,而是很平靜。或許對22歲的她來說,有關身高的煩惱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反倒是朱靜嘉的母親,談起女兒的遭遇,女兒的故事,話語中充滿了惋惜和氣憤。
朱靜嘉:“其實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只是一個平等的就業權”
在講訴自己的遭遇時,朱靜嘉很平靜,好像是在說別人的事。
她經常用的一個詞是“我們”,“雖然這種現象對我們來說有些司空見慣,但我還是沒想到報考公務員也會有身高歧視。在我之前中山大學一位女生也因爲身高差了一點被拒絕報考。我個人感覺政府的規定不合理,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修改有關規定,不要再有這種身高歧視。其實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只是一個平等的就業權。”
朱靜嘉母親:“如果說公安、外事等部門對報考人員有身高限制,我們可以理解,但像從事調研工作的部門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提起孩子報考公務員的事,朱靜嘉的母親陳女士仍然很激動。她稱,孩子雖然身材不高,但學習很好,又特別喜歡自己的專業,而且我們覺得身高不會影響工作,16日上午就陪女兒去報考公務員。考慮到女兒身材不高,報名之前詳讀了廣東省人事部門招考公告,確定沒有身高限制之後纔來報考的,在挑選單位的時候也特意選擇了一些對身高沒有要求的單位。朱靜嘉所學專業屬於冷門,同專業的廣東省內畢業生只有幾個人,而且學習成績又很好,報考的部門也和專業對口,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孩子卻因爲身高問題而失去了參加考試的機會。
陳女士說,在政府的公告中並沒有規定身材達不到多高不允許報考,這樣的規定過於模糊並帶有歧視性。當初高考並沒有身高限制,既然享有同樣受教育的權利也應享有同樣的就業權利。孩子當初沒有報考師範專業,就是考慮到身高問題。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好,在班級總是前幾名,身體素質也很好。其實她的身高屬於正常身高。再說身高是天生的,又不是孩子的錯,爲什麼對她這樣不公平?如果說公安、外事等部門對報考人員有身高限制我們可以理解,但像從事調研工作的部門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真是讓人難以接受,這樣一刀切的做法明顯有失公平。
用人單位:“對於朱靜嘉的情況只能表示遺憾。她的其他條件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廣東省地方史志辦的工作人員表示,對於朱靜嘉的情況只能表示遺憾。她的其他條件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首先是專業對口、成績優秀,又是廣州生源,從行業特點看身高是不會影響工作的,但是她的身高沒有達到人事部門關於錄用公務員的規定。她的身高只差一兩釐米,爲此該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還特意帶她去進行了政策諮詢,結果人事部門的答覆很明確:廣東省專門下發文件對報考公務員身高標準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身高不足1.5米不允許報考。“我們只能按規定辦理”。
省人事廳公務員管理處:“有明文規定就要嚴格執行,身高不達標絕不會錄用,就是差一點也不行”
據廣東省人事廳公務員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規定女性報考者必須達到1.5米以上,否則不予錄用。報考公務員的身體條件要求很高,《廣東省國家公務員錄用實施辦法》(即廣東省人民政府26號令)第六章體檢與考覈第21條規定體檢項目合格標準及辦法由省人事部門規定。而廣東省人事部門1999年制定的《錄用公務員體檢標準》第3章12條11款規定:男性身高須在1.60米以上,女性身高須在1.5米以上,這款規定中不但有身高要求還有體重要求(編者注:以上條款未行文於報考公告內)。廣東省人事廳工作人員表示,既然有明文規定就要嚴格執行,身高不達標絕不會錄用,就是差一點也不行。
大學生:“我們大學生不怕競爭,怕的是得不到一個公平的就業競爭機會”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身材矮小的大學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都會遭遇身高歧視。在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上,不少用人單位公開打出“男生1.7米”、“女生1.6米”的字樣。
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王慧道出了身材過矮的苦衷:“我的身高不到1.5米,對我來說,找工作的劣勢除了性別就是身高了。本來性別已經限制了我們擇業,如今又多了身高歧視。許多用人單位打出了女性身高1.6米甚至1.65米的標準,這種歧視所帶來的不平與無奈,身材矮小的大學生都有體會。即使你有高學歷,你比別人多掌握了幾門技能,你的能力再強,也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要身高不夠,就註定你在擇業時,會失去很多機會。”
身材過矮的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遭遇過身高歧視,大學生們對身高歧視也有不同的看法。暨南大學學生謝建輝認爲,大學生畢業求職時遇到的歧視太多了,像朱靜嘉這樣遭到身高歧視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大學生不怕競爭,怕的是得不到一個公平的就業競爭機會。大學生江峯則認爲,目前就業壓力大,用人單位選擇的餘地較大,單位招聘人員時設定限制條件是正常現象,至於單位制定的選擇標準如何確定那是用人單位的事。也有學生認爲,單位應將其標準公開、公示,不要作爲私下掌握的標準。
教育部門:“招聘時報考人員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其身高也是很關鍵的因素,這是用人單位的自主選擇權”
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他們感覺用人單位對於身高的歧視問題不是很明顯,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工種、人員結構等因素。當然招聘時報考人員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其身高也是很關鍵的因素,這是用人單位的自主選擇權。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歧視”將逐漸失去市場。他們希望用人單位人力資源規劃更加科學化的同時,學生自我調整能力也要加強。作爲大學生來說,應該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分析並確認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在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應該儘量瞭解用人單位,瞭解用人單位招聘的職位性質,以及對於身高是否有特殊要求,更重要的是強化其自我開發的主體意識,發掘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樹立自信心、增強競爭力,只有這樣身高對於就業的影響纔會變小。
法律界人士:“參與競爭的主體應當是平等的,大學畢業生因身高條件被拒之門外,用人單位應該說明身高與工作的關係,不是特定行業不能對身高進行限制”
廣東省聯合發展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均科認爲,限制身高的做法是以身高歧視的方式侵害了朱靜嘉平等就業權。即招聘單位不公示其限制理由而剝奪了符合法律規定的具有勞動就業能力的應聘者進行平等、公平就業競爭的機會。我國的《憲法》和《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此有原則性的規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參與競爭的主體應當是平等的,大學畢業生因身高條件被拒之門外,用人單位應該說明身高與工作的關係。不是特定行業,招聘時通常不能對應聘人的自然屬性,比如身高、性別、民族、年齡等進行限制。這些屬性都是自然狀態的,是人不能選擇的。對於經過後天學習、訓練形成的社會屬性,比如說學歷、閱歷、能力等是可以限制的。如果特殊行業有特殊需要,對應聘者的年齡、身高確實有要求,也應當履行公示的原則,把限制內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說明。一些歧視如對性別和年齡等限制,在國際上都是作了硬性規定的。
他稱,近來勞動力市場上發佈的各種招聘信息對年齡、身高等方面界限的強調,有越來越突出的傾向,但目前我國沒有專門制定和頒佈有關禁止歧視的法律法規。因爲一些特殊行業,比如說空姐,確實有必要對此作出一定的限制,故法律給予了用人單位一種自由選擇權。但是任何自由不可能絕對,當這種自由的選擇權違反了法律的基本原則,如平等原則時,就是一種歧視性規定。
有關專家指出,就業中出現的身高歧視現象,說明了用人單位對人才沒有真正的重視,人才市場的運行也存在問題。在國外,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受到很多制約,在招聘時不可以有年齡、性別、膚色、種族、宗教信仰、國籍、個人身體素質、家庭狀況等方面的要求,在面試時所提的問題也不能涉及上述內容。如果在美國,用人單位則很有可能因此被求職者告上法庭。就業中的各種歧視規定是被嚴令禁止的。
輸得心不甘情不願
朱靜嘉:“以身高不足的理由,就剝奪我考試的資格,我感到很意外。其實我真的很希望得到這個工作,因爲這是我的理想。”
朱靜嘉是寧波大學歷史系方誌學專業學校2002屆畢業生,今年22歲,爲了參加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前段時間她專門請假從學校回到老家廣州,沒想到卻遭遇這樣的事情。
【身高就差兩三釐米】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聽說了你在公務員招生考試中因爲身高問題被追回准考證的事情。
朱靜嘉(以下簡稱朱):怎麼說呢?以身高不足的理由,就剝奪我考試的資格,我真的是很意外的。我學的是方誌專業,我們學校的方誌學專業是全國僅有的。而我一直盼望從事地方史志的編寫工作,這是我的愛好,專業也對口,所以我一直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在廣東,要進地方史志編審辦公室,只能考公務員。沒想到,竟連試也沒能考上。
記:聽說你在報名的時候並沒有遭到拒絕。
朱:是的,我是到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的報名點填寫報名表的,當時挺順利的,他們還說我專業挺對口的,歡迎我去工作,准考證也領到了,沒想到還沒到家他們就通知我回去,要我不要考了……
記:你報名的時候他們測量你的身高了?
朱:沒有,只是問我多高,我就回答說1米48(148釐米),他們當時並沒有說要限制身高啊……
記:差多少?
朱:離他們的要求還差兩三釐米吧。
記:除了對身高的要求,他們對相貌有要求嗎?
朱:我想,我至少是五官齊全吧。
【大學成績名列前茅】
記:你爲什麼不願意見記者呢?我只是想和你聊一聊,沒有敵意。
朱: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吧。我覺得沒有必要的事情我就沒有必要去做。我可以和你在電話裏交流我的想法。我總覺得爲了身高問題站在你們(記者)面前,會感覺怪怪的。再說既然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我也就馬上要離開廣州回寧波了。老師打電話叫我回去。
記:在學校裏,你成績好嗎?
朱: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是在我們專業的同學裏,我的成績肯定算是排在前面的,還拿過獎學金。如果說經驗方面呢,我也參加過實習,寫過不少東西,我這次應聘的職位是方誌辦的編審,按說專業也很對口,而且我上大學後一直和這個單位有聯繫的,每次放假回家我都會到這個單位去看一看,有沒有能幫得上忙的,他們也知道,只有寧波大學纔有這個專業。我真的很希望得到這個工作,因爲這是我的理想。如果我參加了考試,考試成績不行的話,我會輸得心甘情願吧,但是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記:願望沒有辦法實現,現在你打算怎麼辦呢?
朱:強扭的瓜不甜,既然他們不讓我考,那也就算了吧,我願意離開廣州,到別的地方去工作,只要是從事與我的專業有關的工作。其實這次我也不埋怨他們,他們沒有等我考完試再說我身高不夠,而是考前就說我不合格了,還沒有把我害得太慘。
【中考拒絕特殊待遇】
記:我想問一個有些冒昧的問題,從小到大,身高給你帶來過麻煩和自卑感嗎?
朱:(沉默片刻)自卑感當然是有的,在社會上總會碰到一些人,他們把個子矮的人當作異類來排斥。我想,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我已經習慣了這些。或許是遺傳的原因,我們家的人的個子都不大高。
記:因爲個子原因,你埋怨過你父母嗎?包括你小的時候?
朱:在我記憶中好像沒有。現在已經長大了,更不會了。從小的時候,父母一直教育我要正視身高的問題。我記憶特別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爸爸以前在部隊工作,我和母親也跟着爸爸一起住,部隊上有一個鄧醫生,個子很矮,但是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我爸爸就一直對我講,鄧醫生矮,但是他很優秀,你以後一定要做鄧醫生那樣的人。
記:的確很多優秀的人才個子並不高,關鍵是自強。
朱:對啊,鄧小平和拿破崙不都是個子不高嗎?初中畢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要我以“特殊身材學生”參加中考,說這樣可以降低分數線,我考上重點高中的可能性會大一些,可是我沒有答應。我不想要這樣的“特殊待遇”,而且後來體檢也發現我其實身材非常勻稱。從初中到高中、大學,我的體育課成績也一直不錯。
【目前沒有交男朋友】
記:在找其他工作的時候,別人因爲身高問題拒絕過你嗎?
朱:所有標明有身高要求的我都不去碰。因爲知道別人不要,再去碰壁也沒有意思。但是這一次在報名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說有身高要求。
記:或許有一種說法,公務員是代表政府形象的,或許對外貌啊、身高啊有一定要求。
朱:那種警察啊祕書之類從事窗口工作的公務員要求身高無可厚非,但是作爲我們這種編寫地方誌之類的文字工作的,聰明才智和專業知識才是最重要的,身高怎麼樣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啊。爲什麼要一刀切呢?而且,我覺得精英應該以智慧來判定,而不是以身高來判定。
記:冒昧地問,你有男朋友了嗎?
朱:現在還沒有。
記:要是你碰到一個對你身高有顧慮的男朋友怎麼辦呢?
朱:(沉默)他要是一個連我的身高都嫌棄的人,我肯定就不要他了。
記:要是他的家庭有顧慮呢?他們總是擔心身高對後輩遺傳的影響。
朱:我會和我男朋友一起去做他們的工作,事在人爲嘛。
這件事太不公平
朱靜嘉母親:“一個身高問題就卡住了一個孩子的前途,我希望這樣的事情以後不會再發生,個子高的人和個子矮的人,在事業面前,機會應該是一樣的。”
朱靜嘉的母親陳女士(以下簡稱朱母)是一家公司的會計,在電話中談起女兒的遭遇,話語中充滿了婉惜和氣憤。
【“我姑娘特別能吃苦”】
記者(以下簡稱記):阿姨您好。我覺得您非常愛靜嘉。對這件事,您好像反應挺激烈的。
朱母:我覺得這件事太不公平了。嘉嘉從小就對歷史方面的東西特別執着,高考選報專業的時候,她就想報考古專業,我擔心考古要到野外去,可能會對身體條件有要求,後來她就選報了方誌學專業,我們也就尊重了孩子的選擇。我姑娘特別能吃苦,從小到大都不用我們當父母的操心,我覺得有這樣一個女兒是一個安慰,可是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這麼多年的愛好和願望都成了泡影,這對她來說,太殘酷了。
記:靜嘉倒是挺平靜的。
朱母:她是個不太外露的孩子,也特別誠實。就說這次報名吧,人家問她多高,她就誠實地說1米48,我後來就埋怨她,你爲什麼不穿高跟鞋去呢?就踩着平底鞋去了,結果她說,我爲什麼要穿着高跟鞋去呢?事實上我就是這麼高啊!我就想,壞了,都是我從她小時候就一直教育她要誠實啊。所以我也不能說她什麼了。
記:她挺堅強的。
朱母:是啊,後來人家來追准考證,她就這麼送回去了,一般的女孩子可能會哭啊什麼的,她卻一滴淚都沒有掉。她比我都看得開。其實她非常愛這項工作。我看過她的求職信,裏面有幾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幾乎讓當媽的感動。她說:“我知道自己知識不夠,但是我相信我對歷史研究的熱愛會彌補我的這一點,我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全心全意地工作。”我覺得這個孩子特別讓我寬慰。那天晚上嘉嘉還對我說,矮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實,又不能怪我。我說不怪你,那就是應該怪我這當媽的了,遺傳給你了矮個子。結果她就說,更不能怪你啊,這是天生的。
【“她從小就有自卑感”】
記:其實個子矮真的不應該成爲一個問題。
朱母:對這個孩子,我一直是感覺很內疚。我也是矮個子,一直覺得是我遺傳給了她矮身材。我們爲她的身高問題也做過很多努力。很小時候他爸爸就給她做了單槓,讓她每天鍛鍊,還規定她每天跳200下,可是都沒有用,最後她還是沒有長多高。她從小就有自卑感,身材小的事實給她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無形的壓力。她總是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別人對她的看法。
記:這件事對她的影響還是有的。
朱母:我覺得這件事情對於她也好,對於別的個子不高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歧視。都說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個身高問題就卡住了一個孩子的前途。這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都會有很多像嘉嘉一樣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希望這樣的事情以後不會再發生。個子高的人和個子矮的人,在事業面前,機會應該是一樣的。
採訪後記
記者最終沒能見到朱靜嘉,但是她的形象卻在她和母親的敘述中漸漸豐滿起來。我彷彿可以看見話筒彼端的朱靜嘉文弱而要強的模樣,看見她平靜的外表下所不能承受之重。我沒有安慰她,因爲對於她來說,安慰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表白,我只能在心裏祝福她,早日找到一個自己還算滿意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