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週天后宮關帝殿原址挖出大量清朝“康乾時代”瓷器碎片後,昨天關帝殿原址挖掘現場又有重大發現,幾十片明清時代的陶、瓷碎片相繼出土,其中兩片陶器尤爲引人注目,文物專家初步判斷此陶片系金元時代器物。如果推斷成立,天后宮的歷史很有可能向前推進80年左右。
記者14:00趕到現場,看到進行挖掘的民工全部站在水中,用特殊的挖掘工具不停地將坑中的泥水鏟到坑外,天后宮的文物專家正蹲在坑外,從泥土中挑選“可疑”的器物,再進行清洗和細分。
“又一塊清朝瓷片,估計是乾隆年間的。”正在清洗文物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午的時候,一個民工正在挖地基,突然剷出一塊雪白的瓷片,鑑於上一次的經驗,他立即通知了我們,我們馬上撂下飯碗,趕到挖掘現場,粗略地看是清代中期的器物。看到又有文物出土,我們馬上開始組織人力集中挖掘。”正說着,一個民工一剷下去挖出滿滿一堆陶器,在場的人員都興奮地叫了起來。同時地基的另一邊,又有一片明代的瓷片出土了,儘管瓷片上沾滿了泥水,但瓷片上細膩的花紋仍然清晰可見。“終於有明代的東西出土了,我們一直在找它。”
這時,不同的地點又傳來“有陶片,快來看看!”的歡呼聲。專家跑去後,表情都不約而同地凝重起來,一個專家對記者說:“從陶片的胎體和圈足看,這兩片陶器很有可能是金元時代的陶器。”
17:00,儘管工人在不斷地挖掘,關帝殿原址現場始終沒有新的陶、瓷器碎片出土了。由於天后宮地下水位很高,給挖掘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專家估計地下的文物已經被挖盡,挖掘工作宣告終止。(王搏)
考古專家:出土文物大多爲民間用品
“古代的民間用品成了這次出土的主流。”劉先生拿出一個小勺說,“這是這次挖掘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器物,屬於典型的白釉瓷器。而且這次挖掘中還發現了酒壺、唐三彩的香爐腿、磚雕、碗的碎片等,都是古代的民間用品。”
 | | ①有可能改寫天后宮歷史的陶片 |
 | | ②展示天后宮富麗的琉璃磚 |
出土陶片可能爲金元文物
負責整理“戰果”的考古人員劉先生指着桌上的陶、瓷碎片告訴記者,這次挖出的器物共有60多片,分佈很有層次感,不同時期的東西分佈在不同的地點。
劉先生拿出兩塊陶片說,從這兩塊陶片的胎體和圈足看,很有金元時代的風格,大膽判斷,如果這兩塊碎片真的是產自金元時代,那天后宮的修建歷史很有可能向前推進80年左右,可以說這兩片陶片是這次挖掘中最有價值的器物之一。
琉璃磚顯現皇帝敕建
值得一提的還有被挖出的一塊長方形琉璃磚。劉先生分析說,在古代只有皇宮和孔廟之類的敕建建築纔有資格使用琉璃器物作爲建築材料,以表示其地位的尊貴。天后宮在“康乾時代”曾經被敕建過,極有可能是康熙帝親點開建的,但現存的文字記錄上都沒有提到當年琉璃的裝飾,致使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后宮只是根據當時記錄修建的仿古建築,而沒有加入琉璃器物。這次發現的琉璃磚向人們展示了當時天后宮被敕建後的富麗。(王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