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知道拼命往外花錢,卻始終不想給卡續錢,近日,北京市崇文區法院審結了這樣一起信用卡惡意透支案件。據悉,今年2—4月份,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崇文區法院共受理了整整60起這種信用卡惡意透支案件。更讓人驚訝的是,類似的案件還不斷地發生。據預測,到今年年底,崇文法院可能會受理100多起透支案件。『我是第一次碰上這樣的事。』崇文法院經濟庭錢庭長對記者說。
他們有種種不還錢的理由
2000年9月,北京龍信豐公司經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銀行卡服務中心授權,代辦龍卡並提供服務。
2001年6月,市民郝筱軍在龍信豐公司申辦了一張龍卡。同時享受該卡便利的還有郝筱軍的妻子劉慧。不想,夫妻倆辦卡時還親親熱熱,轉眼幾個月過後就鬧起了分居。妻子為了報復丈夫便瘋狂購物,到9月份,郝筱軍的龍卡就透支了4578.50元。盡管龍信豐公司多次催要,但郝一直未補足透支欠款,並理直氣壯地說:『我老婆欠的錢,找她要去。』無奈之下,龍信豐公司把郝告上法庭。5月18日,崇文法院判決郝付給龍信豐公司人民幣5873.11元。
一位做生意的信用卡透支者對記者說,他不是存心要欠著銀行的錢不還。因為平時忙就把這事給忘了,總想著哪天抽空去還一下。基本情況都在銀行存檔,跑不了。到時候該怎麼罰就怎麼罰,都認了,反正銀行也不缺他這點錢。
『在我們審理的這幾十起案件中,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有種種不還款的理由。』錢庭長說,他們中有說搬家誤事的、有說出差忘了的、還有一些持卡人當時辦卡的目的就是為了惡意透支,曾經登記的個人基本情況均是假的。
信用卡惡意透支相當普遍
『他們幾乎不用對自己的不守信用行為付出代價。』龍信豐公司追討部主管白金梅對記者說,以郝為例,他辦理的是龍卡普通卡,最高透支限額為5000元,最長透支期限為60天,然而在超過規定透支期7個月後,他纔補足了全部透支款項及利息1294.61元。『很明顯,郝為他的惡意透支行為付出的代價僅為1294.61元。』白金梅說,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損失。『如果條件許可,他可以照常貸款消費,照常使用他在其他銀行的存款,沒人知道他是個已有惡意透支行為的消費者。存在這樣的現象是不正常的。白金梅說。
事實上,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是相當普遍的。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銀行,他們均表示自己銀行存在這種現象。
個人信用制度亟待建立
要減少類似事情發生,提高消費者的信用意識,加強金融部門的管理無疑是必要的,然而,盡快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無疑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據介紹,個人信用是指根據居民的家庭收入與資產、已發生的借貸與償還、信用透支、發生不良信用時所受處罰與訴訟情況,對個人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並隨時記錄、存檔,以便信用的供給方決定是否對其貸款和貸款多少的制度。
在西方,人員的自由流動是很正常的,但有一個號碼是無法偽造且終身受用的,那就是由資信公司作出的長期保存的信用報告,任何銀行、公司或業務對象都可以付費查詢這份報告。一旦某個人有不良信用,在7年內都無法被抹去,它給個人在貸款、生意上將造成極大的困難,因此每個人都非常重視培養自己的信用。
據了解,1999年,央行曾下達了擴大消費貸款的指導性意見。1999年5月,經央行批准,上海資信公司成立,標志著中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翻開了新的一頁。從2001年7月1日起,個人信用記錄在上海市的15家商業銀行中通用。銀行只需要10元人民幣,等待5秒鍾,就可查詢到180萬用戶中任何一位詳細的信用記錄。據悉,這180萬個用戶來自上海市68萬銀行消費信貸用戶和118萬張可透支信用卡用戶。
但在我國內地大部分地區,作為私人信用制度卻沒有建立起來。銀行在辦理個人貸款時每次都要進行繁瑣的審查。一個公民通過重新辦理貸款,可以一次次地進行惡意透支而沒有信用負擔。這正如北大的張維迎教授所說:『市場經濟靠競爭與信用制度來約束,而中國競爭不充分,信用制度為零,導致政府用管制方法管理市場,嚴重阻礙市場的發展,政府承擔了不必要的負擔,只能導致市場負向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