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念一:中箭、患病、雷電所擊、被刺,死因多多
懸念二:內蒙古、甘肅、寧夏,不知死於何地-
懸念三:證明葬身之地石窟尚缺直接證據
近日從內蒙古傳來消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鄂托克旗的千里山附近發現的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墓地距離鄂爾多斯市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內蒙古社科院科學社會學所研究員潘照東對記者說,離此地幾十公里處的阿爾寨石窟、百眼井、駝羔樑等遺蹟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動的重要遺蹟,這也爲他們的觀點提供了有力證據。但據記者瞭解,證明是成吉思汗葬身之地石窟尚缺直接證據。
-石窟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所在
潘照東認爲阿爾寨石窟是證明成吉思汗陵就在附近的重要的遺蹟之一。石窟中壁畫的內容與《草木子》中記載的成吉思汗下葬後萬馬踏平墓地不留墳冢的場景不謀而合。此外洞窟中其他的壁畫是網格狀的,只有這幅壁畫從上到下爲七層呈階梯狀分佈,而石窟門口的西夏浮雕也是分級的,二者風格極爲相似。
“成吉思汗是在征服西夏的軍旅途中因病逝世的,而阿爾寨石窟又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時的所在,所以石窟中的遺物有明顯的西夏建築風格是完全合理的。”潘照東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一塊重要的巨石毀於“文革”
鄂托克旗附近的“百眼井”、“駝羔樑”等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動的另外幾個遺蹟。據潘照東介紹,傳說中的百眼井因風沙的侵蝕埋沒如今只剩下了80多眼,但井壁非常光滑圓潤,而且分佈合理。
據說駝羔樑就是當年在成吉思汗墓地殺死幼駱駝的地方。駝羔在母駱駝眼前被殺時,母駱駝急得像發了瘋一樣。爲了防止發瘋的母駱駝四處傷人,士兵們就搬來一塊中間有窟窿的巨石並插上木杆,拴住母駱駝。可惜的是這塊巨石今日早已無從尋覓——它已經在“文革”時期被毀了。
其實一直以來,有關成吉思汗陵墓的尋找就是考古學的一大熱點。距離時間較近的一次爲2000年夏天美國人穆裏·克拉維茲的考古活動。他們在2001年7月底在賓得爾山北面的烏格利格其賀裏木發現了距地面11米處的一個龐大的陵墓羣。但最後證明這實際上是一處假墓地。
-《蒙古祕史》記載成吉思汗病死軍營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關於他去世的經過,以蒙古國官方史書《蒙古祕史》(也稱《元朝祕史》)的記載爲最早。《蒙古祕史》這部書,本來是用蒙古文寫成的,但現在原文早已失傳,只留下明朝初年的漢文譯本。
據《祕史》記載,在出徵西夏前一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併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阿沙敢不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說:“他說如此大話,咱如何可回?雖死呵,也去問他。長生天知者!”於是抱病出徵。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而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裏。一般認爲,他是病重致死,不過也有一些不同說法。
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半個世紀後來到東方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則說他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說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稱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傷重不治。
-“其墓無冢”,葬地成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的去世地點,有六盤山、清水縣西江(今屬甘肅)、靈州(今寧夏靈武)三種說法。經學者考證,死於清水縣西江的說法是比較可靠的。但這個地方又距六盤山很近,所以第二種說法也大體成立。至於死於靈州之說則已基本上被否定。
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葬於何處,到現在爲止還不能完全確定,這也成爲了一個千古之謎。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爲古代蒙古族特殊的葬製造成的。蒙族與漢族一樣實行土葬,但在地面上不留墳冢、碑記一類的標誌物。《黑韃事略》一書中專門講到蒙古人“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如平地”的習俗。其實在各民族發展早期,這種“其墓無冢”、有墓無墳的葬俗並不罕見。南方一些地區的黎族、怒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直到近代仍然保持着類似的葬俗。但按照加賓尼的說法,蒙古人的這種埋葬方式可能還有保密的目的——埋葬後將墓穴填平,“把草仍然覆蓋在上面,恢復原來的樣子,因此以後沒有人能發現這個地點”。
-元代君主墓至今未發現一個
元末人葉子奇的《草木子》一書同樣描寫了蒙古帝王死後的喪葬情形。他們死後一律被送到漠北墓區深埋,埋畢用萬馬踏平,待草長之後再解嚴。那麼成吉思汗的親族要想祭奠他又該如何找到埋葬地呢?原來人們會在死者葬地遷來一隻駝羔,他們當着母駱駝的面將駝羔殺死並將血灑在墓地。以後每遇祭祀的時候,人們就把那隻母駱駝牽來,如果母駱駝在一個地方久久徘徊,哀鳴不已,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這種“保密”的埋葬方式,與中國古代其他王朝的帝王盛修陵寢的做法,顯然大不相同。也正因如此,不僅成吉思汗,蒙元所有君主的墓地,到現在一個也沒有發現。
征服了歐亞的帝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語意爲“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西方很多崇拜者稱他爲“全人類的帝王”。
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本名鐵木真,成吉思汗一名是後來統一漠北草原、榮登大汗寶位時臣下奉上的尊號。
約在1189年,鐵木真被擁戴爲蒙古部乞顏氏首領,稱汗。在以後的十幾年裏,逐步統一了漠北草原。1206年,成吉思汗榮登大汗之位,宣佈建立大蒙古國。統一的蒙古民族開始形成。
此後成吉思汗展開了大規模的對外征服戰爭。先是進攻中原的女真族金朝,迫使金將首都從今天的北京南遷到開封,困於河南狹窄之地。隨後因蒙古商隊被殺,於1219年大舉西征中亞的伊斯蘭教強國花剌子模(都城在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將其滅亡,前鋒軍隊一直打到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一帶。西征返回途中,成吉思汗又發起了對党項族西夏政權的進攻,並於1227年死於軍中,時年66歲。
成吉思汗的子孫繼續其對外擴張事業,滅西夏,滅金,發動了第二、第三次西征,建立起一個疆域空前龐大的世界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