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芙蓉金菊鬥馨香的季節。一場新雨過後,眼前這座海邊小鎮被洗得乾乾淨淨,滿目清麗。
溫嶠,西出“千年曙光首照之地”溫嶺市區六公里,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橫穿鎮中心區那條一公里長的商業街屬中街村。村支書吳桂清說:“20年前,村集體積累只有8000元錢。而現在已經有了上千萬元的積累。全村2000多人從事二、三產業,一年產值上億元。”“農民富起來後,開始關心公共事務,要求實現他們直接參與村裏決策的權利。”
中街村村委會的“門面”夾在兩邊的上百家店鋪間,沒有尋常的“院落”,顯得十分隨和。農民上街來買東西,有什麼事,就順便進去辦了,常常一舉兩得。今天8點一過,陸續就有人三三兩兩地走進去,圍坐着一臺大屏幕的電視準備看十六大現場實況轉播。隨着電視機裏那抑揚頓挫的聲音響起,人們屏息傾聽着,不時還有人拿出筆記本在記着什麼。
當報告講到如何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時候,人羣中接連發出認同和讚歎的聲音。“十六大今天召開,江澤民同志的報告可不能漏聽了。”65歲的老黨員潘小方今天算是走在頭裏的一個。在報告結束後,他激動地站起來說:“我作爲一個老黨員,充分感覺到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報告說到了我們心坎裏。”
48歲的俞昕根今天也放下手裏的生意來聽報告。他說:這兩年,關係到老百姓的事情,村上有了初步意見後交給我們議一議,效果很好。今年上半年,村裏準備建工業小園區。這本來是件好事,但選在什麼地方建,學問可大了。羣衆在聽證會上提出,原來工業小區選址和住宅區比較近,應該考慮好廢氣、廢水的排放,不能影響大家夥兒的健康。這意見得到村裏採納;村委會建辦公樓時,採納了村民們提出的包工不包料的辦法,一下就節省了20多萬元。”“希望能夠多開這樣的會議,讓村民有地方表達自己的意志。”
溫嶠鎮黨委副書記林建敏接過話頭說,類似中街村這種“民主議事會”,從1999年開始在這裏萌芽,經過三年探索,目前已經在全鎮形成了制度,40多個村全部推廣,鎮一級機關也建立了民主聽證會制度。涉及羣衆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聽證。只有得到羣衆的首肯才能實施。今年,全鎮80%以上的成年人蔘加過村鎮兩級的民主議事和民主聽證。
溫嶠鎮鎮長陳金法談起民主聽證也頗有感觸,認爲“它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他說“以前以爲這樣做是幹部自找麻煩,吸收了羣衆意見後,我們發現決策可以更加科學。同時,也把幹部置於監督羣衆之下,大大促進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