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自己9歲多的兒子補鈣補來個“真性性早熟”。事後,家長要求商家承擔20萬元的治療費。13日,在消委的調解下,終於與商家達成3萬元的賠償協議。
據齊女士投訴稱,去年1月,兒子開始服用某公司的補鈣品,每日一支,從未間斷。今年2月份,發現孩子開始變音,隨後又發現孩子的生殖器官出現異常。6月初,到兒科醫院就診,經專家診斷爲“真性性早熟”,且已嚴重危害到孩子今後的身高(專家預測孩子今後的身高只有154cm左右),因此建議孩子必須馬上進行治療,併爲孩子開出了2年的建議治療方案,治療費用總共20.3988萬元。
家長對此非常震驚,隨即找到公司提出了質疑:產品說明書上稱該補鈣品含有適量的鋅元素,能增進食慾,改善兒童厭食、挑食等作用,但對鋅可以促進男性器官發育和促進性腺發育增長等隻字未提;在用量上只說明瞭口服,並未表明具體療程,致使孩子不間斷服用該產品長達1年多。
爲此家長認爲,公司沒有如實地反映產品的實際功效,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因此要求至少賠償不低於2年的治療費用。公司在重慶地區的負責人對此認爲,產品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從醫學角度來講,孩子出現的“性早熟”與產品無關,而公司通過動物的相關比較實驗也沒有發現這些現象,於是拒絕了家長的要求。
無奈,家長只好向消委投訴。後經過消委的多次調解,公司最後承認從人道角度出發,“資助”3萬元用於孩子治療。消委有關負責人提醒家長,在爲孩子選擇保健品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