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幅圖片中栩栩如生的蛤蟆、螳螂、蟈蟈,其實都是泥塑。泥塑的作者,是津南區八里臺鎮西小站村一位普通農民--馬士明。
老馬今年66歲,只有高小文化,泥塑也是無師自通。“從20來年前,琢磨着就捏,”老馬說,“下雨陰天出不去了,找塊泥就開始琢磨了,沒事找個樂吧。”老馬說,開始捏的時候,他要捏什麼就把什麼抓來,仔細地捕捉它的“神氣”。“沒有架勢的不捏,就是找那打架的時候,叫喚的時候,捏出來才象活的。”的確,老馬的作品裏,總凝固着一股“活”的神韻。像那些打架的蟈蟈,叫喚的蛤蟆。其中最妙的是一組小動物,老馬講,他在地裏發現一條蛇纏住了一隻蛤蟆要吃,尾巴掃到了一隻螳螂。螳螂大怒,揮“刀”砍向蛇,蛇一疼身子鬆了勁兒,蛤蟆跑了。回來後,老馬把這精彩的一幕捏了出來。
 |
| 老馬總愛擺弄這些他心愛的作品 |
老馬的作品惟妙惟肖,他的這門手藝在十里八村也出了名。有時好的作品,鄉親們喜歡就要了去,老馬也分文不取。“送出去的總也有百十來件了。”老馬笑呵呵的說。
 |
| 老馬捏的羅漢(一) |
鄉親們說,老馬是我們這兒的藝術家啊。老馬說,我這是自己琢磨的,真的藝術家那要專門學出來的。大家說,那你就是村裏的藝術家嘛。的確,老馬雖然不通藝理,卻能把握藝術的真韻,把普普通通的泥巴變成了藝術品,怎麼也算得上一位鄉土藝術家吧?(北方網:元冬維)
 |
| 老馬捏的羅漢(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