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敦煌壁畫和藏經洞文獻中頻頻出現的各種樂器,究竟可以奏出何種音律?近日,有關專家經過潛心研究,製作出上百種獨具特色的敦煌樂器,通過今人的吹拉彈唱,使千百年前的敦煌古樂重現人間。
敦煌學博大精深,其獨具特色的音樂和舞蹈在敦煌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敦煌石窟數萬平方米的壁畫中,連綿不斷地描繪着各個時期的伎樂歌舞和樂器圖畫。有關專家經研究考證,統計出在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共有樂舞洞窟240個,其中繪有樂器44種、4000多件、樂伎3000多身、不同類型的樂隊500多組。
爲把敦煌壁畫中表現的樂器和音律展現給世人,音樂教育家、敦煌學家鄭汝中根據敦煌壁畫的樂器圖像篩選出典型形制,同時參考有關文獻和考古實物,經過反覆設計試製,成功仿製成吹、拉、彈、打4大類44種、上百件敦煌樂器。
這些樂器主要包括箜篌、方響等古代文獻有記載但已失傳的樂器;壁畫上出現過但文獻中未記載的樂器,如彎琴、葫蘆琴、花邊阮等;流傳至今且普遍使用,但形制和結構與現代有所變化的琵琶、阮、箏等樂器。它們不但保持了敦煌壁畫樂器的原始風貌,而且造型優美、音色豐富,能在今人的演奏下重現敦煌古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