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走街串巷捏『面人』的街頭藝人,人們並不陌生,但街頭藝人被請進高校上起了藝術欣賞課,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學講師,這是本月27日記者在廣州大學紡織學院見到的一幕。三分鍾捏出『孫悟空』
當日下午,廣州大學紡織學院105課室中,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原來,在廣州大街小巷賣了多年『面人』的河北漢子賈靈岳被邀請進課堂給學生們上一堂《藝術欣賞》課。賈先生告訴記者,習慣了街頭的賣藝生活,現在突然被請來面對這麼多大學生,太激動了:『我是個粗人,講不了什麼大道理,但真希望自己多年的絕活能現場演示給這些大學生們看,讓他們知道中國還有這樣一種民間藝術……這是社會對這個行業的重視啊……』只見他拿著七彩的面團,揉、捏、?、撥,輕輕一串動作,不到三分鍾,一個活靈活現的孫悟空就出現在大學生們面前,因為是第一次這麼真切地接觸『面人』,大學生們個個看呆了眼。記者在現場看到,每當一件作品『出爐』,大學生們都會拿起來仔細地研究,尤其當『麻姑獻壽』做出來時,學生們都不由『哇、哇』驚叫,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麻姑那精細的玉手竟是用一把梳子輕輕『摁』出來的。
街頭藝人『現身說法』
大學課堂為什麼邀請街頭藝人來講課?他們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帶著問題,記者采訪了這次課程的安排者——廣州大學紡織學院工藝美術系系主任赫大微。赫主任告訴記者,《藝術欣賞》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僅僅依靠以前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於是今年工藝美術系根據學生求知需要,大量聘請名教授、名專家學者,改變過去一位教師從開學講到放假的局面。
由於今天的欣賞課是講民間藝術,學校決定找一個民間藝人來給學生們『現身說法』。讓他們知道將來從事的工藝工作一定要根植於民間,只有民俗化的東西纔能得到真正的認可。於是就在廣州美術學院的門口『發掘』了藝人賈先生,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課堂上學生十分投入,以往打呵欠開小差的現象一個也沒有了。
2002級染整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們紛紛表示,平常看慣了油畫,藝術畫,今天能夠親眼看看民間藝人創作的藝術形象,感受他們在工作時的動作、形態,真是太難得了,這種教學效果生動、豐富,通俗易懂,他們很歡迎,也希望有更多的這樣的教學實例走進大學課堂。
此教學方式值得提倡
廣東教育學院美術系孫黎教授認為,將民間藝人請進大學課堂進行現場表演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應當提倡這類非常有效的直觀教學方式。另外,從學生學習角度來看,也有利於啟發學生,促使他們進行價值再造。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實施於一些藝術專業的課堂上,今後應當堅持並進一步提倡,這也可作為高校教學改革中一個簡單、基礎的環節。□藝人素描
這個講師源自民間
河北漢子賈靈岳,今年已經50多歲,做了30年街頭『面人』,與其他大學講師相比,賈先生看上去有些『土』,粗布衣服下一張黑黝黝布滿皺紋的臉,但在課堂上他毫不拘謹:『面人的顏色是隨便搭配的,不追求真實性,它講求的是一種誇張的效果……』而他用來『做活』的全部家當:細竹簽、指甲刀、鑷子、木棍、梳子、等也被大學生們愛不釋手地爭相擺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