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電視臺的成功崛起至少給我們這樣一種啓示:中國媒體走向世界、挑戰西方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最終不是靠娛樂、京劇、好萊塢大獎、NBA選秀,而是靠真正有影響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談話節目。在國際傳播中,中國媒體的國際可信度來自及時、全面、真實、客觀、多觀點地報道中國新聞,以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周邊國家的新聞,如朝鮮、蒙古、巴基斯坦、中亞國家等,使中國媒體成爲這些國家報道的權威媒體。中國媒體同時要注意在周邊國家發展觀衆。
中國主流媒體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國際,而是來自國內。中國媒體要提高競爭力,首先要在國內公衆中重塑形象,要讓信息越來越靈通、越來越有文化、越來越聰明的中國人感覺到你不是在做宣傳,你是在報道新聞。中國媒體的聲望不僅僅是依賴國際報道,更要在國內報道上爭取影響力。
作爲國際傳播,你需要用對方的文化來傳播你的信息,正如默多克在中國、美國、英國的不同做法,加強新聞的針對性、相關性。中國主要媒體面臨的的困難是:與國內公衆交流難,與國際公衆交流更難。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後,中國主流媒體在國內公衆或國際公衆的輿論凝聚下來前,要及時全面地發出中國的聲音,用中國的議程引導和塑造輿論。用對方的語境、語言來報道我們是誰、我們的信念是什麼、我們的立場在哪裏。
中國媒體在世界上還是屬於“小”媒體,如何在鋪天蓋地的西方媒體聲音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1)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你知道某條真實的新聞(而不是虛假新聞)已經在衛星電視和互聯網上傳播開了你就沒有必要再去封鎖它或控制它。真實及時地報道新聞是對謠言最好的更正和反擊。
(2)半島電視臺雖然沒有CNN那樣強大的新聞隊伍,但是他們掌握着當地的語言,也熟悉當地民衆的接受方式。有這樣熟悉的市場背景支持,半島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在阿拉伯民衆中很有影響。中國電視媒體的根據地是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本土。所以,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決定了獨家新聞的基礎,廣泛的市場調查、熟悉的受衆心理應當成爲中國電視媒體戰勝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先決條件。新聞是有接近性的,無論是地理還是心理的接近,都是一個優秀新聞節目的基礎之一。
(3)集中報道新聞,樹立品牌。學習和借用西方新聞廣播電視臺的工作方式,如現場播報新聞、採訪專家,電視辯論,現場熱線等方式。中國的電視新聞聲音在國際上很薄弱。由於財力、設備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國的國際新聞大多是購買國外電視臺的錄像帶。那些帶有偏見、不公正的新聞畫面很容易就展現在中國老百姓的面前。中國一邊說着要消除誤解、看到真相的話,一邊電視中還播放着與主題相悖的畫面,這樣的傳播效果可想而知。
中國的電視新聞首先需要做好本土新聞,儘量全面、權威。對於發生在其他地方的重大事件,中國的電視媒體也要全力以赴,爭取做到現場報道,自制自播,掌握了這樣的主動權,中國的聲音會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響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