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3月20日下午,天后宮關帝殿原址復建現場,施工人員挖出一堆瓷器碎片,經考古人員鑑定,這些瓷器碎片爲清代文物。專家估計,關帝殿下可能還埋藏着更有價值的文物。
趕到現場,天后宮關帝殿原址施工現場上,幾個民工站在1米深的地基中正使用小鏟挖掘,看到有大塊的瓷器都會彎腰拾起,放在一旁乾淨的地面上,等待文物專家鑑定。文物專家蹲在坑邊檢查所有挖掘出的泥土,遇到瓷器碎片就放到水盆中清洗、過濾。
天后宮的館長指着地上的明磚告訴記者,天后宮關帝殿的復建工程已經開始幾天,對於可能挖出文物,考古人員早有準備。第一枚瓷器碎片在16:30被發現。當時,一個民工揮動鐵鏟在地基下挖掘,突然碰到一件雪白的器物,這個民工彎腰把器物拾起,發現是一片瓷器的殘片。他立即接着向下挖,沒有幾下,又有多片瓷器殘片被挖了出來,把其中的幾片組合在一起,馬上一個不完整的瓷碗呈現在衆人的眼前,碗底可以清晰地看到“乾隆”字樣。民工立即向天後宮文物專家報告,文物專家馬上趕到現場,隨後十幾分鍾,又有多片瓷器碎片相繼被發現。經過清洗,考古人員先後拼出不完整的青花瓷碗、靛藍酒杯和香碗,經過鑑定,全部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瓷器。
17:00,因爲天氣原因,挖掘工作被迫暫時停止。正在鑑定瓷片的考古人員告訴記者,天后宮內的關帝殿始建於明代,由於有關天后宮的文字材料已經不存在了,所以這些瓷片的出土對考證天后宮的歷史和文化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至於爲什麼在明代的地基原址裏會挖出清代的瓷器碎片,文物專家說,天后宮在清代曾經大修過一次,這些瓷器碎片很有可能是在當時遺留的。專家估計,關帝殿下可能還藏有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