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上海液壓泵廠的普通工人李斌,以卓著成績,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國家及省部級榮譽19項。李斌說:“當個好工人,是值得終身追求的目標。”
近10年中,李斌運用數控加工和編程技術,成功開發17臺進口數控機牀的加工功能,完成新產品開發55項,爲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1980年,李斌從上海液壓泵廠技校畢業進了工廠。沒幾年,這家有過昔日輝煌的國內液壓行業的骨幹企業面臨了嚴峻的挑戰:設備老舊,廢品率高,市場萎縮,企業虧損。平素話語不多的李斌說:“工人強,企業才能振興。我們要用自己的勞動讓企業好起來。”
艱難的起飛從“降廢、減損、增效”開始。進口數控機牀採用的大多是進口刀具,價格是國產刀具的二三倍乃至十倍。李斌通過各種途經收集國產刀具的資料,經過加工時的摸索、對比,提出以國產刀具替代進口刀具的設想。爲了尋找合適的刀具,許多個節假日,他騎着車子一家家商店跑,用量具一把把量,一把把挑。僅這一項,李斌每年爲企業節約15萬元。
幾年前,工廠耗資100萬元購置了一臺數控機牀。但這昂貴的機牀,只能加工一二種棒料零件,一個月開機僅幾十小時,利用率很低。李斌決定開發這臺機牀的功能。多少個日日夜夜,李斌的生活就被濃縮在機械加工的理論和計算之間。他查閱了大量國內外資料,畫了一張張的設計草圖,終於編制出一套新程序、自制刀具、夾具,降伏了技術上的攔路虎。目前這臺機牀已能加工16個品種的零件,被稱爲全功能機牀,經濟效益成倍提高。
上海液壓泵廠廠長說:“有一個李斌,我們工廠就可以起步;有十個李斌,企業就能振興。”
工作使李斌更渴求知識。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完高中,又考取了上海電視大學機械工藝與設備專業,讀完了24門課程,以優良成績畢業,並被評爲“三好學生”。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到上海交通大學和長寧區科技站進修。
李斌實現了從操作工到專家型工人的跨越。如今,李斌已掌握各類數控機牀的工藝編程、設備調試、工藝工裝、維修保養的全套技術,成爲液壓泵行業的“著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