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專稿:一日三餐,哪一頓都是不可或缺的,早餐的作用不可輕視,早餐不亞於午餐和晚餐,營養學家最近的研究表明,一日三餐對人體的作用是3∶4∶3。天津人有在外吃早餐的習慣。目前,天津市早點攤點逾萬家。流動早點車遍佈大街小巷,吃早點難已成爲歷史,想吃什麼有什麼,但髒、亂、差、小普遍存在。
規範早餐市場,消除餐飲業髒亂差小的現狀,解決家務勞動社會化問題,已擺上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據介紹,爲了推進社區商業建設,讓居民羣衆在家門口就可以吃到放心早點,天津市商業部門在未來幾年,將建1000個放心早點和送餐點。
天津早點市場究竟多大
據市商委餐飲處的王處長介紹,常年在外吃早點的人約佔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僅以市內六區計算,常住人口約爲400多萬,加上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總人口接近500萬,常年在外吃早點的人約爲150萬至160萬。不在外邊吃早點不等於不買早點,有相當多的家庭的早點是從早點鋪買回的半成品。
人們在外吃早點目的不一樣,大部分是爲了省時間。小王是麥當勞的員工,他和他的同事值夜班時就在外吃早點,因爲他們一般要忙到晚上11點,打掃完衛生,就到下半夜了,在店裏休息幾個小時,趕回來吃口早點就得睡覺,沒工夫也沒精力再做早點。也有人是因爲覺得不家裏做的早點不如外邊做的早點好吃,在外邊吃飯圖得是可口。戴先生,是一家單位的司機,他經常光顧衛國道上的單位附近的一家老豆腐館,他告訴記者,家裏做的怎麼也趕不上外邊的味好。
據介紹,天津市早點市場多依託市場生存,有的開在農貿攤羣市場,有的開在早市,和賣菜賣肉的混在一起。基本上是一個大型居民區有一個早點市場,很多地方形成早點一條街,河東萬新村天山路附近的一條街、在河東區唐家口一條連接衛國道和新開路的約50米長的斜岔道都形成早點一條街,路兩邊有一些早點鋪,更多的是一輛挨一輛的流動早點車,出售着煎餅果子,鐵板裏脊,燒餅夾牛肉……經營者說,只有集中才能成氣候,集中才有人流客流,纔好幹。
真材實料贏顧客天津人吃早點追求傳統,特別是一些上歲數的人常常懷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早點,由於早點市場一下放開,幹早點的一哄而上,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顧客吃着感覺不是原來的味,更多的人希望貨真價實的早點,如果有這樣的早點鋪,居民那怕是多跑一點路也願意去吃。
食客:以上班族和外來人員爲主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吃早餐的隊伍中首先是是上班族。隨着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上班族來不及在家做早點或不願做早點。
除了上班族,外來務工人員也是在外吃早點的主力。據統計目前我市外來務工人員多達110萬,對他們來說一是因爲沒時間,沒地方做,二是做比買便宜不到那去,所以通常選擇在外吃早點。一內蒙來津的從事封閉陽臺的務工人員告訴採訪者,他們天天在外吃早點,一頓早點的花費是6個人20塊錢。對餐館不作選擇,臨街的小餐館,流動的煎餅果子車是外出吃早點的主要場所。
口味:傳統早點受歡迎,外來早點難立足
業內人士介紹,天津是一座有着幾百年歷史的老城,和一些移民城市象深圳不同,和北京這樣人員流動量巨大的城市也不同,天津人口相對固定傳統,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幾代甚至幾十代的大有人在,形成了自己的飲食習慣。早點也一樣,鍋吧菜,老豆腐,燒餅果子,煎餅果子,包子混吞,大餅茶雞蛋等,都是天津人吃了幾輩子的早點。
這些年伴隨改革開放,外來飲食如洋快餐的漢堡包相繼進入天津,也爲部分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但由於價格和習慣上的原因,還難以成爲早點主流,與天津的傳統早點相抗衡。居民的早點仍以傳統風味爲主。不少早點門口的牌子上也不忘寫上“傳統風味”,天津人還是愛吃自己的胃腸已經習慣的早點。對正宗風味的追求甚至早點鋪地點偏僻一些也不怕。
衛生:髒亂差小也湊合,放心早點食客多
現在居民的健康意識,衛生意識都比過去大大提高了,人們選擇餐館首先是選乾淨衛生的,不管餐館大小,只要乾淨吃的人買的人就多。而目前我市的早點鋪以散兵遊勇爲主,各自爲戰。早點經營部髒亂差小,經營場所狹小。
有的只有幾平方米的,有的操作間和宿舍混在一起,又做早點又住人;有的連個操作的案子也沒有,就在地上合面,更有不少是一輛三輪車,車上擺放着煤球爐,煎餅果子邊攤邊賣;有的盛饅頭、油條的籮筐上的白布已經看不出白色,天一暖和人們都是露天馬路餐桌就餐,餐館門前亂潑亂倒,既不衛生又影響市容。吃早點的人對於這樣的早點部往往是戒備有加。
分割早點市場蛋糕——大型連鎖要進入
規範早餐市場,消除餐飲業髒亂差小的現狀,解決家務勞動社會化問題,已擺上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據介紹,爲了推進社區商業建設,讓居民羣衆在家門口就可以吃到放心早點,我市商業部門在未來幾年,將建1000個放心早點和送餐點。這給有實力的著名品牌大型飲食企業進入早點市場提供商機。
據河西區經貿委的李科長說,該區大型餐飲業食爲先已經做好了準備,一經允許送餐點就將進入社區。河西區的“食爲天”是區糧辦下屬的一家國有飲食企業,經營的早點品種以天津的傳統爲主,粥湯類包括混吞、小米粥、小豆粥、稀飯、豆漿等多達十幾種,主食有窩頭,燒餅,大餅、包子、油煎餅等,也有十幾種。由於品種多,就餐環境好,衛生,讓人吃着放心,每天來此吃早點的人熙熙攘攘,幾年功夫已成爲一個遠近聞名的品牌。
最近“食爲天”又以進社區爲目標,推出了50座統一規格,統一面積,統一設計風格的“綠色食屋——中式快餐亭”,即將在本市部分社區安家,據介紹,這種綠色食屋,每間佔地面積10平方米,主要經營放心早點,早點由總店進行配送,快餐亭內有微波爐,可隨時爲需要加熱的顧客加熱,這種快餐亭功能可輻射一公里以內的社區羣衆,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免費送餐上門,這項以便民爲主旨的綠色陽光早點工程目前正在緊張籌備中。
知名品牌的介入,表明“正規軍”進軍和擴大早點經營領域,它對於改變早點業的髒亂差小,提升我市早點業的檔次和質量,無疑是一個推動。“食爲天”的王經理說,他們打算用擴大連鎖店,吸引加盟店的方式擴早點經營。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了11個直屬連鎖點,2個便利店,打算再推出50個棚亭,在市內六區各建一個連鎖店,並吸納具有資質能力的早點店加盟。
在大型連鎖店的挑戰面前,不少勢單力薄散兵遊勇式的經營者,流動三輪早餐點表示了一絲擔憂,有了一種緊迫感,表示只有改良自己的服務,改善早點部的環境衛生,才能生存。而大一點的早餐店則還沒有感受到連鎖經營帶來的壓力。地處萬新村的一家經營正餐兼做早點生意的劉老闆說,他不怕大型連所店的介入,各做各的生意,不怕早點店多,越多越好。(記者/劉雁軍 王冰 通訊員/劉萬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