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典謠言曾引發市場集中購買 |
謠言短信發送給自己的朋友、同事,很多人,有沒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據統計,4月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依法查處借非典問題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息造謠惑衆、擾亂社會秩序違法犯罪案件107起。依法刑事拘留12人,治安拘留33人。
據公安機關介紹,這些作案人員有的任意編造疫情,製造恐慌,有的肆意散佈謠言,
煽動搶購,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近一段時間,關於非典的消息是非常多。但是不可否認,在這些消息當中,也摻雜着一些虛假的信息,有的甚至就是謠言。公安機關最近也加大了對散佈非典謠言這類案件的懲處力度。
造謠傳謠可判5年以上徒刑
主持人:從法律的概念來說,謠言,散佈謠言,什麼樣的謠言是觸犯了法律的規定,構成了違法?構得上什麼謠言才能定罪?
公安部治安局局長吳名申(以下簡稱吳):有一些傳播謠言的,可能在主觀上沒有惡意,這樣一般法律上可以不給予懲罰。但它達到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就應該給予一定的處罰。還有行爲人本身有惡意的程度,故意製造傳播謠言,擾亂社會治安的應該處罰。這是法律上應該受到處罰的謠言。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謠言應該給予治安拘留、警告或者罰款。
北京大學司法中心主任孫教授(以下簡稱孫):如果危害造成的嚴重,甚至可以造成大範圍的人口的無序流動,恐慌,可能就危害了國家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按照《刑法》106條判刑,即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轉發謠言短信也違法
主持人:比如接到謠言的短信,把這個短信又發送給自己的朋友、同事,很多人,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吳: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有些人好奇,發給個別人,這樣的危害不大。有些人發佈得很多。比方說我們前段時間查了一個案子,在短信上發了一條消息,在什麼什麼地方有大量人死亡,或者這個地方要封閉,這條消息就有兩百多萬人點擊,或者200多萬人知道,這樣危害非常大。這種行爲我們要給予治安處罰。
一般的情況,不要輕易地傳播。因爲有些人在製造並傳播謠言;而有些人純屬傳播。比如你收到一條消息,不確定的消息,或者謠言,傳播給別人了,這個也要追究法律責任。
謠言引起社會恐慌
孫:製造謠言,肯定是居心不良的,造謠的目的性很明確,要麼報復社會,要麼顛覆社會,要麼達到某種物質目的,要麼就達到某種心理目的,扭曲的心理目的。
吳:有一些就是爲了擾亂社會秩序,借非典機會散佈點虛假的信息,製造北京要封城了,引起大家的恐慌或者搶購。還有一部分人,比如是邪教分子,法輪功分子,也趁非典之機散佈謠言,製造社會的恐慌。
孫:還有一種就是說達不到刑事處罰的範圍,比如爲了某種目的,他是商業目的造謠,違反了《廣告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在民事上要給他處罰,這時候工商管理可能就要對他進行處罰。還有就是有的公司出於某種目的造謠,該公司有物品積壓,借這個機會都清了,說這能治非典,這時會有大量的羣衆去買,屬於非法得利,這種情況在民事上要處罰。
怎樣才能識破謠言
吳:現在關於非典的問題,我感覺現在恐懼比疫情要嚴重,恐懼怎麼造成的?我認爲有一部分是謠言引起的,傳謠。所以現在看關於非典的謠言,危害性很大。通過各地公安機關的不懈努力,傳播謠言的勢頭應該能夠打擊下去,把謠言打擊下去,社會恐慌的心理,我感覺也會慢慢地減弱。隨着政府防治措施加大,應該說社會恐慌的問題還會逐步地解決。我們應該從社會有關部門,包括公安機關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大法律有關規定的力度。
孫:光說不聽謠、不傳謠、不信謠不行,還要教育老百姓分析這些信息,這些信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大家要用科學的思想去分析。尤其像這次非典,也反映了我們的政府現在積極地抗對,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廣大老百姓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學。
在哪裏造謠都跑不了
吳:對於散佈謠言的,尤其通過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傳播的,像手機短信、互聯網的傳播,政府都有一套監管手段,不是說你隨便地傳播謠言,政府就不能追究你的責任。你製造謠言我們要嚴肅查處,對故意轉播的也要查處,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利用什麼方式傳播謠言,公安機關都有辦法進行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