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宣稱,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就是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而時至今日,各類“給美國造成了嚴重威脅”的生化武器卻蹤跡不見,更令布什總統惱火的是,其手下竟然長期沒有一名重要官員全力督辦此事。布什上月在卡塔爾召見其委任的伊拉克“總督”布雷默和負責指揮伊戰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將軍時,專門向這兩位“身孚衆望”的文武伊拉克主管詢問生化武器下落,豈料竟得到如下答覆:對不起,總統先生,這不屬於我們的職責。
眼見布什臉上“多雲間陰”,一旁的助手經過短暫商議,臨時“選”出一位負責此事的官員:遠在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克伯恩。或許是此人“名氣太小”,布什在聽到他的名字後竟然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過去幾週中,白宮上下在面臨各方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下落的提問時總是保持“同一口徑”:這些東西“肯定能找到”,明顯是“精心策劃的官樣文章”。儘管如此,美國國會卻毫不放鬆,並且就所謂的“伊拉克情報門”事件提出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
第一,切尼副總統在伊拉克戰前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據悉,切尼曾經在戰前多次前往中央情報局“視察工作”,並且親自審閱專家對許多信息進行的評估工作。一些民主黨人宣稱,切尼可能對原本“小心謹慎”的情報官員施加了極大壓力,甚至迫使後者“說瞎話”。以致戰前民主共和黨成員對布什列舉的伊拉克罪證“雙手贊成”。因此,美國參衆兩院的情報委員會將舉行聽證會,除了要求當初曾向切尼進行彙報的官員前往作證外,這位副總統本人很可能也將“出庭受審”。
第二,國務卿鮑威爾的聯合國報告算“怎麼回事”?鑑於今年二月,鮑威爾向聯合國信誓旦旦地公開報告說,薩達姆擁有生化武器發展計劃,因此目前局面讓這位黑人國務卿的形像“頗受影響”。據說,鮑威爾曾經親自到中央情報局“取證”,以確保自己講的全部“言之有據”。可惜,當時美國宣稱的種種罪證,至今尚未有一個能得到正視。目前,美國務院甚至也開始懷疑,自己曾經斷然的“移動式生化武器實驗裝置”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因此,有議員堅持要求,“讓鮑威爾出來作證”。
第三,中央情報局長是否應該負責?同上述二位比較起來,中情局長特內特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美國會宣稱,這位“特務頭子”的工作十分盡職。可惜,其提出的重要建議,沒有被白宮採納。或許正是這一原因,布什怒氣衝衝從卡塔爾回國後,立刻將特內特“提升”爲查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負責人。上週,有伊拉克科學家向中情局交出了隱藏在自家後院內的濃縮鈾離心機部件,這讓焦頭爛額的特內特稍微“喘了口氣”。然而,如果此外其他的一無所獲,特內特可能要成爲白宮“替罪羊”了。
美政府官員表示,由於薩達姆已經倒臺,因此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間已經不再重要,此事最後肯定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言外之意,民主黨階級“煽風點火”的工作將以失敗告終。專家指出,尋找伊拉克生化武器工作,除了成爲美國兩黨交鋒的前線外,還將影響白宮繼續以“先發制人”方式開展所謂“反恐怖戰爭”的能力。如果事實證明,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情報系統出現了“大漏洞”,美國再次用類似藉口打出“修理他國牌”時,可能將面臨嚴重的國內政治問題,同時也會影響其開展行動的準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