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傍晚,連日的強暴雨使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一段子堤決口90多米,西瓷窯段134米長的堤壩出現裂縫,底部嚴重外移。如果子堤不堵好,堤壩裂縫滑坡得不到及時搶築加固,很可能造成堤壩滲漏,出現大面積管涌,導致潰堤,直接危及壩堤內側及下游百萬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並嚴重威脅津浦鐵路大動脈。
火急的汛情,牽動着南京軍區某舟橋團500名官兵的心。接到命令後,他們迅速趕往險情地段,展開臨淮關保衛戰。
臨淮關是淮河與濠河的交匯點,河道窄,彎道大,堤壩軟,是千里淮河大堤的險中之險。部隊趕到時,水位已超過了最高警戒線,而且仍在上漲。副團長李華帶領官兵與當地200多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冒着大雨,全力以赴地裝土運石,扛包打樁,加固壩堤。團副參謀長莊金海椎間盤突出,動過幾次手術,平時走路都很不方便。但他硬是站在洪水中爲戰士遞沙包,連續苦幹了幾個小時。新戰士任斌扛着比他的體重還要重的沙包,手上腳上劃出一道道血口子,仍咬緊牙關來回奔跑。家中遭水災、親人下落不明的連長郭學忠,與60多名黨員幹部一起組成突擊隊,用身體築起一道阻擋洪水的人牆,以減緩洪水的衝擊,讓官兵們壘沙包加固子堤。
“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10多個小時的連續奮戰,500名抗洪勇士沒喝一口水、沒進一粒米,共挖土500多立方米,裝填草袋15000個,植樁200多根,築起了一道長150多米、高9米的外圍防護堤。
7月10日早晨,險情終於得到了控制,舟橋官兵們又一次戰勝了“洪魔”!這支舟橋部隊投入抗洪搶險以來,已經連續奮戰了六晝夜,排除了20多處重大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