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主任畢寶貴10日指出,中國的淮河流域、長江中上游和松花江流域在未來兩、三天內將有明顯的強降雨過程,而降雨帶的北移會給黃河流域的防汛工作帶來壓力。
氣象監測顯示,從9日8時到10日8時,大到暴雨帶主要位於江淮、長江中下游沿江至貴州北部地區,平均日降雨量達到30到90毫米,部分地區有100到180毫米。同時,黑龍江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76毫米的暴雨。
畢寶貴指出,淮河流域的強降雨過程將維持到12日,江蘇、安徽兩省仍有大到暴雨,並伴有短時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貴州中北部、四川盆地、湖南北部、漢水流域在未來兩、三天內也有大到暴雨,長江中上游的汛情預測不容樂觀。
“長江下游則是高溫少雨。短期內,江南和華南的大部分地區仍將持續35到38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因此長江下游和珠江流域暫時沒有洪災危險,”畢寶貴分析說。同時,他指出,10日、11日兩天,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部和吉林東北部也將有連續降雨。7月初黑龍江省的一次強降雨已造成松花江幹流水位全線擡升,預計近幾天內水位和流量仍會繼續上漲。
由中央氣象臺發佈的天氣公報顯示,12至13日,中國主要降雨帶將北移至黃淮大部和華北南部一帶,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省的局部地區會有大到暴雨。
據畢寶貴分析,今年6月下旬到7月初,赤道副熱帶高壓一直滯留在江南、華南地區,所以冷暖空氣主要在淮河流域上方交匯,再加上孟加拉灣和印度洋一帶輸送來的豐沛水汽,造成了淮河流域十多年來罕見的洪災。“往年這時候,降雨帶已經移到黃淮和華北南部。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降雨帶的北移,黃河流域的防汛壓力也會加大,”畢寶貴說。
他還特別指出,新疆北部在未來三、四天內也會有連續降雨。由於當地地質構造和地表情況特殊,雖然雨量不大,也極可能發生水澇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