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繼5、6月間考察遼寧省之後,中國總理溫家寶8月初又考察了黑龍江、吉林兩省,並在長春主持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溫家寶指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加快東部地區發展一起,構成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佈局。溫家寶總理的東北之行有何深意?東北老工業基地將如何重振雄風?新華社記者特約請有關專家進行解讀。敬請垂注。
之一:中國政府正式着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分析人士認爲,溫家寶總理8月初考察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兩省,並在長春主持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表明中國開始着手振興日漸衰退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共十六大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此次總理東北之行,可以說標誌着中國新一屆政府開始採取實際行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傳諶說。
據悉,國家有關部委及東北三省的政府官員,正在研究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方案,起草總體規劃和實施計劃,並準備着手解決阻礙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魁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歷了非典型肺炎的考驗,但爲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所進行的前期調查和準備工作並沒有停止。”
1999年,中國政府爲改變廣袤西部地區相對落後的面貌,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與西部大開發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各有側重,並行不悖,將成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澤民說。
專家指出,對東北老工業基地進行全面調整、改造和振興,意味着這裏的計劃經濟殘餘將被徹底消除,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將在中國各區域全面展開,實現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型。
溫家寶總理在座談會上表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使其成爲國家乃至世界的裝備製造業和重要原材料工業的一個基地,是“重大歷史任務”。
東北地區被譽爲新中國的“工業搖籃”。佈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這些製造業的基礎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地區所不具備的。”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院長陳永昌說。
經濟學家們同時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工業面臨衝擊,是政府決定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現實原因。
“東北地區的工業企業,絕大數屬於國際競爭力低下的技術、資本密集型老工業,入世後不僅出口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就是在國內市場也面臨萎縮的困境,”徐傳諶說。
此間的政府諮詢人士認爲,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意味着中國將對長期依靠政府扶持和導向、還沒有真正走出計劃經濟模式的這一地區,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國企制度性變革、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
之二:中國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雄風條件已經具備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初在東北地區考察時指出,當前,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條件具備。
溫家寶說,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已成爲廣大幹部羣衆的強烈願望。這些都爲振興老工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羣衆基礎和工作基礎。
經濟學家認爲,20年前,中國讓沿海地區改革開放先行一步,是考慮到東北等老工業區“船大調頭難”,如今,該老工業區“調頭”了。
“沿海發達地區的改革經驗,對東北改造老工業基地可資借鑑,”吉林大學教授宋冬林說。
近年來,中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民間資本不斷進入東北,尋找商機。來自中國民營經濟較爲發達的溫州客商蔣賢雲說,一些南方民營企業已經在東北工業領域得到初步發展。他預測:“南方民間資本將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發揮作用。”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院長陳永昌說:“在中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正在顯現和增強,東南沿海將給東北帶來新鮮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市場觀念。”
分析人士還指出,東北近些年的改革探索,也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奠定了基礎。
中國上屆政府曾利用三年左右時間,重點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東北作爲中國國有經濟比重較大的地區,一些國有企業嘗試改組、改制,初顯生機和活力。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全國社會保障制度先行試點的遼寧省,自2001年以來兩年間,地方財政和企業共籌集社保資金354億元,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形成,使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得到保障。
吉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的一位高級官員說:“經過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人們的思想觀念、政府的職能定位開始轉變,東北地區迫切需要全面開放。”
哈爾濱電站集團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權說:“中國正在展開大規模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電站設備市場需求廣闊,雖然我們的訂貨已預定到2005年,但我們期待着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這樣我們就會擁有一流的設備和技術,更好的與國外同行競爭。”
黑龍江省雞西鋼鐵公司被一家民營企業租賃經營後,下崗工人們重新回到車間。一位工人說:“工資比以前增加了一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將給我們工人帶來更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