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今年的9月11日,是引灤入津工程建成通水20週年紀念日。20年來,160億立方米清澈甘甜的灤河水涌入津門,結束了天津人民喝苦鹹水的歷史,扭轉了天津的缺水局面,改善了天津的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社會繁榮和穩定。今天(10日)上午,當年親自參加引灤入津工程建設的老領導、老同志和工程建設者、管理者相聚在北運河灤水園,舉行紀念引灤入津20週年座談會,大家一起回顧引灤入津工程決策和建設過程,暢談引灤入津工程給天津帶來的巨大變化,共同展望天津美好的未來。天津市副市長孫海麟等參加了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上游攔蓄,天津市和上游地區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加,持續乾旱少雨等原因,天津城市供水形勢日益緊張。特別是80年代初,天津的水源幾近斷絕,用水陷於困境,龐大的工業生產和350萬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威脅,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面臨嚴峻考驗。在此危急時刻,黨中央、國務院英明決策,批准建設引灤入津工程。經過全市人民1年零4個月的艱苦奮戰,到1983年9月11日,引灤入津工程全面竣工通水。
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天津的缺水局面。20年來,引灤入津工程累計向天津供水160億立方米,爲天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孫海麟說,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結束了中心城區和部分城鎮居民喝苦鹹水、高氟水的歷史,大大提高了人民羣衆生活質量;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緩解了城鄉用水矛盾,改善了投資環境,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同時,由於減少了地下水開採,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市區年平均沉降量已經由1985年的86毫米,減緩到2002年的17毫米;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淨化美化了城市生態環境。通水20年來,累計提供城市環境用水9億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由引灤入津前的8%,提高到2002年的27.3%。隨着北運河、津河、衛津河、月牙河、復興河等市區河道的綜合治理改造,清潔的引灤水流入市區河道,美化了河道景觀,改善了兩岸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爲天津人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爲民造福的偉大思想,頑強拚搏的革命鬥志,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團結協作的高尚風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20年來,全市人民發揚引灤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引以爲榮的光輝業績,城市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戰果。
孫海麟指出,天津是資源性缺水的大城市,城市供水主要依靠外調水源。在千方百計管好用好引灤水源的同時,要積極尋找、開闢新水源。當前,主要是搞好引黃濟津應急調水。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組織,沿途各區縣和市有關部門抓好落實,確保引黃濟津順利完成。要加快南水北調前期工作步伐,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爲明年開工做好準備。要做好再生水、海水、鹹水、微鹹水等非常規水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實現雨洪水資源化,增加城鄉供水水源。
孫海麟強調,要充分認識做好節水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各單位、各部門、各區縣、每位市民都有節水的責任,都要自覺地節約用水,自覺地同一切浪費水的行爲和現象做鬥爭,實現科學用水、文明用水,儘快把我市建成節水型城市。市節水辦作爲全市節水主管部門,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節水管理工作,加大組織推動力度,依法行政、從嚴管理;市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通力合作,確保節水工作取得實效。要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針對天津缺水的客觀實際,積極探索水務一體化管理路子。要抓緊制定中長期供水規劃,支持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要依法加強節水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天津市節約用水條例》,嚴厲處罰各種浪費水的行爲和現象。要大力依靠科技節水,利用各種新技術、新工藝,降低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要進一步推進水價改革,促進水價的合理構成。要搞好節水宣傳,堅持正面宣傳的原則,廣泛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意義和典型經驗,增強全民節水意識,使節約用水能夠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自覺做到珍惜水、保護水、節約水。(記者/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