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平等競爭機會
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一所學校畢業班成績怎麼樣直接代表着其辦學的成績,而要想讓畢業班的成績提高,招生工作的成敗又成了很關鍵的一步。
求真、津英、仁和三所民辦高中是1998年本市首批批准建立的民辦高中,當時就實現了校園、校舍、管理和財務的獨立,但發展過程中依然碰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求真中學校長賀瑩談到5年來的辦學道路時認爲,除了高中招生制度的制約,這些民辦公助學校對於民辦學校的生源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有民辦公助學校徹底與所依託的重點中學相分離,屆時民辦學校和民辦公助學校才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真正的競爭。
建立成熟教師隊伍
“南爲柑橘,北爲枳”,不是說一個好老師就一定能教好百樣學生。本市很多民辦高中都聘任了不少離退休的特高級教師,或者直接從重點高中以高薪挖來人才,但實際上民辦高中的生源水平與重點高中相比是有不小差距的,這些老師在以前的崗位上很突出,並不代表面對民辦高中的學生同樣能出成績。因此,隨着促進法的實施,建立一支成熟的教師隊伍已經成爲各校求發展的必然選擇。
管理層需要懂教育
由於投資民辦學校通常是企業行爲,投資方對於教育而言大多是門外漢,如何讓民辦學校有一個懂教育的管理層是一個大問題。
天津英華學校是一所國有民辦學校,剛剛成立不久,據該校葉校長介紹,天津英華學校的投資方從廣州華美學校請來了整套管理人員,這些管理者不僅在國外留學多年,而且在國內辦教育也有豐富的經驗,這樣看來,投資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定不要太“獨”了,避免出現管理層不懂教育的狀況,實際上更能保障投資人的合理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