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各地縱覽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地鐵B1線和Z2線成功並網
· 5.12 全國防災減災日:防震減災系列宣傳活動啟動
· 天津本周天氣展望:氣溫最高34℃ 外出做好防曬
· 垂釣比賽 共享『漁』樂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2)
· 深學深用 善作善成|京津冀13個合作協議和產業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 最新!京津冀社保卡,能享這些便利!
· 天津新聞 (2024-05-12)
· 攜手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新圖景
· 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來了!涉及交通出行、看病就醫、觀光游覽等一批應用場景
 

河北經濟建設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9-16 09:38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建設經濟強省爲目標,適時制定並大力實施《河北經濟振興大綱》以及科教興冀、兩環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三大主體戰略,有力地促進了河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十三年來,全省國民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態勢,連續十三年高於全國平均發展水平,是建國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一、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位次提升,生產力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我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不動搖,圍繞建設經濟強省的宏偉目標,努力克服了經濟過熱、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需求不足以及自然災害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經濟規模顯著擴大。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90年的896.33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5577.78億元,年均增長12.4%,高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3.1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各省(區、市)中的排名,由1990年的第8位上升至2001年的第6位。人均水平邁上新臺階。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0年的1465元提高到2001年的8362元,年均增長11.6%,人均水平在全國各省(區、市)中的排名,由1990的第18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11位。財政實力增強。2001年,全部財政收入達到448.40億元。比1990年增長4.5倍,年均增長16.8%。這期間,我省主要產品產量也實現了重大突破,1994年糧食總產量突破500億斤大關,1997年鋼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

  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隨着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連續跨上新臺階。1999年人均GDP突破800美元,總體達到小康水平。2000年突破900美元,2001年突破1000美元。目前,我省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在農村,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加農民務工收入等措施,帶動了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3.6元,比1990年增長3.2倍,年均增長13.9%。在城鎮,加快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多次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城鎮居民收入明顯增加。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984.8元,比1990年增長3.3倍,年均增長14.1%。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加,全省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由1989年底的364.5億元猛增加到2001年的4364.2億元。

  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消費總規模不斷擴大,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90年的308.0億元擴大到2001年的1778.3億元,年均增長17.3%。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基本改變了多年來以吃、穿等生存資料爲主的格局,恩格爾係數,城鎮居民由1990年的51.2%下降到2001年的35.4%,農村居民由51.2%下降到39.7%。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已達15.8平方米,農村達到24.1平方米,分別比1990年增加6.6和6.8平方米。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16臺、電冰箱86臺、洗衣機95臺,電腦、汽車、商品房等大件耐用消費品已走入城鎮居民家庭。農村居民平均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72臺、洗衣機63臺,部分富裕家庭已有錄像機、照相機、電冰箱。2001年,全省電話普及率達22.2部/百人。

  低收入羣體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截至2001年底,全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全部進入了再就業服務中心,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城市和農村居民分別有24.5萬和13.5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八七”扶貧攻堅目標基本實現,全省貧困人口已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706萬人減少到2001年的227萬人,大部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城鎮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基本保證。

  三、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二、三產業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以市場爲導向,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大力發展龍型經濟和區域特色經濟,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的市場競爭能力,帶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全省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1990年的25.4:43.2:31.4調整爲2001年的16.4:49.6:34.0,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了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6個百分點。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種植業比重明顯下降,已由1990年的71.2%下降爲2001年的53.5%,降幅達17.7個百分點。畜牧、蔬菜、果品3大龍型經濟發展較快,2001年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5.2%,其中畜牧業比重爲40.8%,比1990年上升了17.5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2001年,產業化經營率達37.6%,比1997年提高8.1個百分點。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發展加快,設施蔬菜產量佔蔬菜總產量的比重達36.8%,產量居全國前列。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農業區域特色主導產業141個,比1997年增加62個,銷售產值增長1.9倍。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進展。加大了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提高了技術水平,增強了發展能力。支柱產業、龍型經濟發展較快,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技術結構明顯改善,到2001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4億元,佔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0.2%,在現代通信、半導體材料、農業生物技術等領域初步形成了比較優勢,有38個項目被列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加快,重點優勢企業技改投資佔全省技改投資比重達50%左右,重點企業主導產品的關鍵生產工藝和裝備基本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初期水平。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冶金、建材類產品增長較快,經國家認定的名牌商標達到14個。

  第二產業中非公有制比重上升較快,國有工業與非國有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995年的60:40調整爲2001年的55.5:45.5。到200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居全國第7位,完成增加值居全國第8位,產品銷售收入居全國第6位,利稅居全國第5位,利潤居全國第7位,工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49.62%。省政府確定的冶金、建材、食品、醫藥、化工、機械和紡織服裝7條工業龍型經濟發揮了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年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等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工業比重均在50%以上,對全省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75%。

  第三產業結構不斷改善。在傳統服務業穩步發展的同時,現代和新興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信息、房地產、科研、綜合技術、旅遊、商貿流通、非義務教育、文化、交通通信、城鎮建設、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比重逐年上升,增加值佔全部服務業比重達25.5%。諮詢、現代物流、連鎖經營、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爲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和投資熱點。到2001年,全省服務業年增加值完成1896.47億元,年增加值增長12.3%左右,佔全省GDP比重達到34%。所有制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非國有經濟發展迅速,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四、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政府部門職能發生重大轉變,機構改革順利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消除。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經營機制轉換步伐加快。到2001年,省確定的212戶試點企業完成了規範公司改造,其中162戶企業已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基本框架。股份制改造成效顯著,到2001年,我省上市公司達到30家,從證券市場融資總金額達到163.6億元。“抓大放小”成效明顯,在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的同時,積極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實行強強聯合,列入國家重點企業的全省30家國有大型企業,資產總量達到1496.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15.3億元,實現利潤23.4億元,分別佔全省國有企業總量的37.9%、31.6%和25.3%,分別比1995年提高2.8、7.7和3.1個百分點;國有小企業通過出售、破產、兼併及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全部放開,向縱深發展。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到2001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場達4814個,要素市場達1.9萬個,其中超10億元市場達到34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明顯地發揮着基礎性作用。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不斷完善,農業、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城市建設等進一步加快,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宏觀調控體系初步確立,宏觀調控手段發生實質性變化。社會保障體系取得新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啓動,到2001年,城鎮企業職工失業保險覆蓋率達91.1%,國有和集體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

  五、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綠色河北”建設取得成效

  全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綠色河北”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近五年來,全省下大力取締、關停了1.1萬多家污染嚴重而又沒有治理前景的“十五小”和“新六小”企業,對白洋澱和石津渠、滏陽河、灤河等重點河流沿岸的工業污染源進行了綜合整治,並相繼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集中供熱、集中供氣等環境基礎設施。1995年以來,治污項目總數達到4232個,完成投資37.1億元。到2001年,全省264家國控重點污染源企業,已有251家企業達到治理達標或關停,達標率達95%。工業重複用水率達到90%,排放達標率達到80%,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基本實現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15%。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由1988年的11.1萬立方米/日、1996年的69萬立方米/日,提高到2001年的151.8萬立方米/日。垃圾集中處理能力由1988年的50噸/日、1996年的7003噸/日,提高到2001年的8928噸/日。車用汽油實現了無鉛化,大氣質量逐步得到改善。全省生態建設發展較快。近五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了2.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面積減少5.43萬平方公里,到2001年已建成3個生態農業縣、4個生態示範縣和15個自然保護區。特別是近兩年來,我省共投入資金22億元,用於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完成林業建設191萬畝,退耕還林390萬畝,草地建設250萬畝,初步建成了環京津生態屏障。

  六、加強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後續能力顯著增強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1990——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838.1億元,年均增長29.6%;新增固定資產累計達10586.7億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到2001年底,全社會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1990年的8.9:51.4:39.7調整爲5.4:35.3:59.3。農林牧漁業累計完成投資842億元,年均增長24.9%;第二產業累計完成投資5604.7億元,年均增長27.0%;第三產業累計完成投資達6391.4億元,年均增長33.2%。

  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得到顯著加強。1990年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業、能源、原材料、交通郵電等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投資力度,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桃林口水庫,西柏坡電廠,石安、京秦、保津等高速公路,秦皇島港煤碼頭四期和十萬噸級航道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產,黃驊港,朔黃鐵路,上安電廠,京張、京滬高速公路,黃壁莊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石家莊機場的建成,結束了我省無民用空港的歷史。交通運輸能力大爲提高。2001年,公路通車裏程達6.3萬公里,比1990年增長43.4%,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裏程已達1563公里,躍居全國第二位。發電裝機總量達到1699.84萬千瓦,居全國第四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市整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環境明顯改善,部分小城鎮面貌明顯改觀。郵電通信發展迅速,2001年交換機總容量998萬門,電話普及率達22.2部/百人,因特網用戶達175萬戶,初步形成了地下有光纜、空中有微波、天空有衛星的現代立體信息通信網絡。2001年,郵電業務總量比1990年增長29倍。

  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生產能力明顯擴大。1990——2001年,通過加大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力度,新增一大批生產能力。主要有:原煤開採1918萬噸,鐵礦石開採913.5萬噸,鍊鐵936萬噸,鍊鋼907萬噸,發電機組容量927.2萬千瓦,水泥2419.3萬噸,平板玻璃1739萬重量箱,機制紙及紙板125.2萬噸。新建沿海港口碼頭年吞吐量4828萬噸,高等學校學生席位13.1萬個。

  七、實施“兩環”開放帶動戰略,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對內對外開放格局

  全面推進兩環開放帶動戰略的實施,積極有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內對外開放不斷向寬領域、多層次和縱深方向發展。外向型經濟已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富生機和活力的增長點。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對外貿易得到較快發展,外貿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創匯能力不斷增強。我省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有27家在我省投資。

  對外貿易穩步發展,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1990——2001年,全省進出口總值累計達447.7億美元,年均增長8.8%,其中,出口總值累計達329.6億美元,年均增長6.9%。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化。2001年,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達67.7%,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爲15.4%,分別比1995年提高8.2個和5.5個百分點。出口主體結構明顯改善。非國有制企業出口異軍突起。2001年,三資企業、集體私營企業出口所佔比重分別達28.9%和12.5%,比1995年提高17.5個和11.9個百分點。

  利用內外資規模擴大,引資質量明顯提高。1990——2001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累計達129.4億美元,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以前利用外資總和的131倍;2001年利用內資達198.9億元,比2000年增長27.6%。外資產業投向不斷改善,由1992年的偏重第三產業的格局轉變爲以第二產業爲主的格局。2001年,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資比重爲86.9%,比1992年提高了42.4個百分點。環京津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從京津地區引進資金佔全部內資的一半以上。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較快。1990——2001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累計達4.2億美元,年均增長23.8%,成爲我省對外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

  八、短缺市場時代基本結束,實現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努力提高供給水平,國內市場由短缺轉爲全面繁榮,實現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跨越。絕大多數商品供需平衡或供過於求,有效供給能力全面提高。重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2001年,生鐵、鋼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平板玻璃、紗、機制紙及紙板、成品鋼材、水泥、發電量等產品產量均位居全國前五位,糧食、棉花、油料、水果、禽蛋、肉類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八位。

  市場建設得到加強。商品市場加快發展,到2001年末,全省各類商品市場發展到4814個,比1995年增加393個;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市場252個,成交額1598.98億元,均居全國第四位。石家莊南三條小商品批發市場、石家莊新華集貿中心年成交額達百億元以上,名列全國前十強。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強,市場發展已初具規模。2001年,全省要素市場達19801個。

  展望新世紀,我們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心願,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全省人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拼搏自強,團結奮進”的河北精神,爲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而努力奮鬥。

稿源 長城在線 編輯 王君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基金贖回嚴重藍籌股鏈條被破壞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無間道 三類基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一度跌破5000點 牛市爲何有七成股民虧損
政策缺乏“主見” A股市場必然迷失
南汽、菲亞特“協議離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廣東大勝山東奪九連勝 大鵬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節實錄:弗老大上場助推姚麥 火箭大比分領先
弗老大引領火箭板凳大爆發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國女排聯賽總決賽將開始 天津女排考慮引援
雄鹿主帥贊易建聯比諾天王出色 稱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空調鞋美國問世 每雙鞋售價約60美元(圖)
“嫦娥一號”衛星試傳月球圖像數據
“野生中華鱘再現長江”遭專家否定
一級保護動物懶猴半夜爬上農婦蚊帳
從嫦娥失蹤到華南虎風波 看中國式網絡影響
周杰倫承認新專輯銷量下降 只關心是不是第一
《鐵嘴銀牙》主創宣傳 佘詩曼力撐陳小春(組圖)
田亮葉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會退出娛樂圈
傳楊樂樂汪涵處分居狀 陷感情危機
張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動 衣服下滑頻護胸(組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