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泥人張”流傳到現在,張氏傳人已有6代。從第一代張長林(字明山)算起,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了。這些年裏,從“塑古齋”到天津市泥人張工作室,“泥人張”也有不斷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歷代張氏傳人功不可沒。
張明山因家境貧寒,從小隻上過3年私塾,從13歲起就涉足彩塑創作。他刻苦自學,獨創了“泥人張”一派。他是個“身體健康、面帶赤色、聲如洪鐘、又喜健談”的人,與當時的著名文人畫家過往甚密,這對他的文化修養大有裨益。
張明山50多歲時離開天津到北京兩年,做過不少泥人出售。據傳是慈禧太后召他入宮,但缺乏史料證據。但宮中確實藏有他的作品《惜春作畫》、《文姬撫琴》。1906年,張明山爲友人送葬時染病,後與世長辭,終年79歲。
張明山的五子張兆榮(字玉亭),繼承了張明山的藝術,被公認爲第二代傳人。張明山逝世後,張玉亭和本家人一起撐起“塑古齋”的經營。和父親比起來,張玉亭更注重從人物的動態中去表現思想感情,更多地反映下層平民生活。羣像《鍾馗嫁妹》是其代表作。
張培承(字景祜)爲張玉亭之侄,第三代傳人中的代表。一般認爲,他的作品接近張玉亭,粗獷、洗煉,富於浪漫色彩。
第四代張銘、張鉞叔伯兄弟,多年來爲“泥人張”藝術辛勤工作。解放後,張景祜被聘爲天津文史館館員,張銘、張鉞也被安排到新的崗位,專門從事“泥人張”的創作和教學。
現在,泥人張的第五代傳人張乃英已從泥人張工作室退休,第六代張凡雲是工作室創作的中堅力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