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一名朝鮮日裔女子出逃進入瀋陽領事館,再次引發人們對中國將怎樣處理朝鮮偷渡問題的關注。此時正值日本大選期間,能否順利解決朝鮮難民問題對小泉政府贏得民衆選票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陌生男子的電話
10月21日清晨6時半左右,日本駐中國瀋陽領事館工作人員接到一日本男子的求救電話。放下電話,他們立刻趕赴瀋陽火車站北站,在那裏接到了一位年齡約53歲的日本婦女,並將她帶回領事館。
據領事館調查,該名女子一個月前到了中朝邊界,本月中旬逃到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躲藏起來,一直尋找被救的機會。10月21日打電話到領事館的男子是她的哥哥。據日本報紙《讀賣新聞》報道,她哥哥在今年8月7日已經進入大連,先後多次向日本駐瀋陽領館彙報妹妹的遭遇。在和妹妹接上頭以後,10月21日當天,其妹偷偷從延邊乘火車來到瀋陽。
這位哥哥是1996年從朝鮮逃出來的,回到日本以後,還以宮崎俊輔的筆名,出版了自傳《死裏逃生》,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在朝鮮的生活以及整個逃亡的經過。這些年來,他不斷向日本外務省或給朝鮮逃亡人員提供幫助的民間團體求救,希望能幫助妹妹及其家人重回日本。
兩個姐妹不幸餓死
據領事館覈實,這兄妹倆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父親是旅居日本的朝鮮人,母親是日本人。除了她們之外,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上世紀60年代爲了響應朝鮮回國參加建設的號召,兄妹4人隨父母一起回到朝鮮,直至在朝鮮成家立業。父母早已去世,兩個姐妹也不幸餓死,哥哥說“全家六口人,實際能拿到的配給糧只夠一個人餬口”。
中國“適當地處理此事”
日本領館調查完事情的經過後,立刻照會中國外交部。當天,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章啓月在例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方面接到了日本方面的有關消息,她表示,中國政府會本着國內法、國際法、以及人道主義的原則,適當地處理此事。
對於記者的求證,日本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則拒絕回答有關當事人的問題,理由是爲了保護當事人的安全和隱私。日本媒體猜測,對於以前從朝鮮逃出來的日裔家屬,中國政府在確認當事人的日本人身份之後,都批准了其回國的要求,這次也應該不會例外。但是日本的《時事通信》並不樂觀,該報認爲中國政府也在擔心,如果一再發生此類事例,這無疑給本來已經很難控制的逃亡局面火上澆油,因此該名婦女回國恐怕需要更長一段時間。
據新世紀亞洲人開發研究中心理事、現在日本立教大學從事東北亞經濟合作研究的李鋼哲教授介紹,所謂朝鮮的“難民問題”着實爲難了中國政府。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中國和朝鮮一直保持着友好往來,中國長期在糧食和能源方面給朝鮮提供援助。然而朝鮮的經濟困境沒有起色,不斷有人爲了生計從朝鮮逃出來。本來中國政府採取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沒想到出逃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2002年5月,朝鮮人在瀋陽闖館後,這一問題成了公開的國際問題。爲了自身的形象,中國不得不加強邊境檢查,對隱藏、助逃和幫助聯絡的中國朝族人也加強了監管。在盤查、重額罰款之下,中國的朝族人幫助同胞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目前中國東北地區有220萬朝族人,近一半的人生活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沿岸,她們對同根同族的朝鮮人滿懷同情。現在的形勢讓她們左右爲難。根據朝鮮刑法第47條,叛逃人員被遣送回國會受到嚴厲懲罰,重者還會喪命。
鏈接
日本:“難民問題”考驗政府
日本《讀賣新聞》
10月21日
就在日本大選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這名日裔婦女的經歷很快在國內引起重大反響。去年5位從朝鮮回來的日本人質,至今依然無法和留在朝鮮的家人團聚,人們對本國政府在處理朝鮮問題上的態度、工作進展能力已開始露出不耐煩的跡象,儘管小泉首相爲了在大選中爲自民黨贏來勝利,破格提拔在人質問題上魄力十足的安倍晉三出任黨內幹事長的要職。
日本關西大學助教李英和是非政府人道主義組織RENK的代表,據他推測,越來越多的朝鮮人日本配偶希望回到日本,這讓日本政府感到很棘手。一直以來,日本政府對於接受難民是持反對意見的。這些當年隨親人回朝鮮的日裔家屬,雖然在日後的實際生活中遭受了很多磨難,但當初都是自願的,這樣的人回國後,政府該如何安置、如何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如何與勤勤懇懇按時納稅的國民適當地區別開來,不失公平,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考慮,而且得通過建立相關法律,有法可依地實施。
朝鮮的回國建設運動發生在1959-1984年,據日本外務省統計,當時朝鮮人及其日裔家屬共9萬3000多人回國,日裔妻子是1800人,到目前爲止,已回國的約50多人,然而繼續保留日本國籍的僅有10人。外務省猜測,目前留在朝鮮國內的日本人大約在300-500人左右。在這些人當中,如果確定其日本身份,日本政府會向中國政府提出引渡。原來曾旅日的朝鮮人如果能證實自己擁有日本的永久居留權,日本政府會和普通日本人一樣,向中國政府要求引渡。
日本政府一直低調處理此類事件,直到今年1月下旬,發生平島筆子出逃事件之後,中日之間首次公開引渡。不久日本政府透露,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已有數十人祕密從中國引渡回國。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該抓住機會,確立接受渠道。
朝鮮:日本綁架出逃人員
日本《每日新聞》
10月21日
在這次事件發生的前一天,朝鮮中央通信報道,朝鮮紅十字會10月20日向日本紅十字會發去傳真,譴責“從朝鮮出逃,經中國回日本的日本人妻子和原旅日朝鮮人是被日本非政府組織(NGO)綁架的”,要求日本紅十字會提供這些人的居所,交代事件的真相。朝鮮公開要求說明此事還是第一次。傳真中指名道姓地批評日本NGO負責人,認爲她們的所謂救援行動實際上“是對別國主權的侵犯”、是“綁架”,是“恐怖主義犯罪行爲”。日本紅十字會表示,“儘快和外務省取得聯繫,研究相應的對策”。
韓國:大使館不堪重負停發籤證
日本《時事通信》
10月7日
和日本的態度相比,韓國對從朝鮮逃出來的人一直持收留政策,而且在融入社會的初期給予經濟上的援助。
然而,10月6日,韓國駐北京大使館傳來消息,從7日開始暫停簽證業務。大使館的公告上說,由於朝鮮出逃人員遠遠超過大使館的接受能力,希望大家到上海和瀋陽申請簽證。雖然大使館沒有明確表示使館收容人數,但7日的韓國報紙《東亞日報》介紹,人員大約在120人-130人。駐中國的韓國大使館將館員的休息室加以改造,也收容了不少人。據韓方統計,到今年8月爲止,已有704人進入韓國,估計到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200人。這些人的年齡在30歲左右,出身於中朝邊境咸鏡北道的人最多。1993年之前,絕大多數是單身出逃,近幾年拖家帶口的不在少數,許多人還是爲了與先到韓國的親人見面特地逃出來的。
目前國際社會對於朝鮮偷渡者還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加上一些非政府組織插手,局面顯得十分混亂,也給各國的外交增添不少麻煩。
中國:啓動相互自動通報機制
日本《每日新聞》
4月6日
由於這些從朝鮮逃出來的人是通過非法手段進入中國境內的,中國政府向來以“偷渡者”的名義加以拘捕,而且拒絕他們的難民申請要求。中國是國際難民條約的簽約國之一,根據該條約的規定,任何人“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就擁有被賦予“難民”的資格。世界人權宣言第14條也規定,任何人爲避免迫害,有權請求向他國避難,而且有避難的權利。另一方面,朝鮮偷渡、闖館、祕密逃往第三國的事例屢禁不止。中國政府在遣送朝鮮偷渡者回國問題上,一方面受到國際人道組織的壓力,一方面又要面臨偷渡人員給國內帶來的例如治安等方面的問題。
爲了有效解決“難民問題”,2002年6月,中日外長會談時,中國方面主動提出兩國之間簽訂以自動通報爲軸心的領事條約,使相同事件發生時有法可依。但日方擔心一旦簽訂有可能和維也納公約中的人權問題相沖突,因此只是口頭答應研究,實際行動並不積極。當年10月,中國逮捕了日本NGO成員,今年1月平島筆子出逃,日本人可能觸犯中國法律的可能性越來越多,事情的公開化已不允許私下操作,因此川口順子外相在4月6日北京會談時答應了簽約要求。按照維也納公約的規定,一國在拘留外國人時,如果當事人有要求,必須通知相關國家。但中日兩國間的領事條約則約定,不管當事人有無要求,必須自動通報給對方國。緊急狀態下甚至可以進入領事館內。
鏈接
2003年日本人出逃情況
1月21日,平島筆子被中國政府解救,2月18日回到日本,現生活在東京葛飾區。
2月28日,一日本婦女和女兒經中國政府批准,如願回到祖國。
10月21日,又一名婦女被日本瀋陽領事館保護,日本身份確認後,有望回國。日本政府不願透露有關出逃人員的姓名和人數等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