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下面的這組鏡頭是本網攝影記者在西青區熱帶植物觀光園拍攝的。圖中的殘疾青年叫尤小泉,今年26歲。1989年,一場無情的車禍使他骨盆粉碎性骨折,左腿截肢。後來,父親又因病去世,小泉隨母親回到了母親的家鄉——天津。從此,他便踏上了一條愛心之路,開始了他和天津6家派出所的愛心故事。
母親和小泉剛到天津時,寄住在南開區學湖裏的親戚家裏。1993年冬的一天,母親發現屋子裏有異味。爲防止意外,他們深夜向學府街派出所民警求助。民警劉劍立即趕到察看情況,發現煤氣有泄漏,就馬上與煤氣公司聯繫維修。
危險排除了,細心的劉劍卻也把小泉的困難記在了心上。後來,派出所把他們母子列爲幫困對象,多次到家中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後來,小泉又搬家到了南開區義興裏。過了不久,興業裏派出所的片警蔡玉津到小泉家裏查訪登記。瞭解到小泉的情況後,蔡玉津把自己的傳呼號和家庭電話都留下了,讓小泉有事就呼他,他隨叫隨到。後來,小泉成了興業裏派出所長期關注和扶助的對象。那時小泉病還沒好,走不了路,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去醫院換尿管。由於長期服激素,小泉的體重足有160斤。每一次都是派出所的民警們把他從6樓上擡下來,送到醫院,換好後再送回家,擡上樓。因爲殘疾和久病不愈,小泉的情緒低落。大家就想盡辦法讓他高興。6月15日是小泉的生日,每到這一天,派出所的解輝所長和民警們就準時到來,爲他慶祝生日,還送來許多文學、書法方面的書籍和體育器材做生日禮物。
由於某種原因,小泉又搬家走進了紅橋區大夥巷派出所管界。當時他的母親仍在秦皇島工作,小泉只有自己一個人住。大夥巷派出所的民警們通過社區組織瞭解到他的情況,便主動登門爲他粉刷了房屋,修理了上水道,劉成軍教導員和民警們還送來300元錢及大米、食用油等物,讓小泉沒有了後顧之憂。
後來,小泉的戶口落在了南開區王頂堤派出所。住在王頂堤的小泉也該辦身份證了。所長楊文斌親自登門爲他辦理手續,身份證辦好後專門送到尤小泉的手中。派出所又爲母子倆送來生活必需品。聽說小泉愛好文學,他們還專門指定一位文學功底好的民警與小泉多交流,隨時解決困難。
小泉還住過河西區東風裏。東風裏派出所(現更名爲馬場派出所)的民警郭文高,始終堅持照顧小泉。小泉住院時,老郭和愛人多次到醫院探望,送去可口的飯菜。每逢節假日,他還和愛人一起把小泉接到家中散心,並多方關心小泉的學習和成長。(此事本網曾專門報道)
2001年,小泉搬到了西青區侯臺居住區。到這裏時間不久,中北派出所管片民警耿長浩就發現了這位身有殘疾卻很堅強的小夥子。在他的帶動下,派出所的民警們每週都到小泉家幫助打掃衛生,還給他訂閱了《電腦報》和《今晚報》。看到小泉愛學習、愛創作,他們每週都帶他出去,走訪工廠、農村、學校、市場,豐富他的創作素材。這不,30日上午,派出所的同志們就帶小泉來到了熱帶植物觀光園。
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天津市6家派出所——學府街派出所、興業裏派出所、大夥巷派出所、王頂堤派出所、馬場派出所和中北派出所沒有相互溝通過,卻都自覺地連續承擔起照顧小泉的責任,6家派出所的幾十位民警共同寫下了一個傾情助殘的愛心故事。
中北派出所副教導員邢偉說,小泉是個堅強的好孩子。現在,他母親依然在秦皇島不能經常回來,小泉的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十幾年裏,小泉通過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和大學商業財會專業的課程,並學會了寫散文、寫詩,研習書法和篆刻。小泉喜歡上網,建立了個人網站,還在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作品。
小泉說,非常感謝這些年來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他自學高中、大學課程時,曾有大學的老師主動上門輔導,不收任何費用;他居住困難時,有人無償爲他提供住所——就是他現在的家。小泉說,特別要感謝那些幫助過他的民警們,“他們都是好人。他們給了我無私的愛,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他們。”
走出觀光園,中北派出所副教導員邢偉說,最近派出所的同事們商量,要在居民區裏幫小泉開一個報亭,讓他自食其力,過上好日子。(記者:元冬維/通訊員:李清琳 孫濤/攝影:馬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