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專稿: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是每個城市都面臨的嚴峻問題。從全國第5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天津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第4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87個百分點,10年間天津老年人口增加26.54萬人,爲83.33萬人、佔總人口的8.33%,標誌着天津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加快。對此,天津已全面啓動了“銀齡行動”,興建了許多養老福利設施、老年人娛樂活動場所及老年大學,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老年人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據近期在天津1500戶城市居民家庭中進行的專項調查資料顯示:城市居民中的老年人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滿意率達94.4%,老人們在生活上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內容比較豐富,晚年的生活非常幸福。
老有所養 老有所醫 晚年生活有保障
近年來,天津加快建立了養老、醫療、失業三大社會保障體系,使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生活得到很好保障。在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養老保險模式,在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髮放上,實現了社會化發放率100%。截止2002年末,全市196.2萬在職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91.36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保證了離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實現“老有所養”。調查顯示,今年1至8月份,老年人平均月養老金收入爲814元。
隨着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衛生條件的改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實施,爲老年人身體健康提供了良好保障。調查結果顯示:有25.0%的老人認爲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有44.4%的老人認爲身體健康狀況一般,沒有重大疾病;有26.7%的老人患有某種疾病,但生活可以自理;有3.9%的老年人有病生活不能自理,依靠子女及親屬照顧。
隨着年齡的增長,健康狀況及醫保是老年人最爲關注的問題。2001年11月天津出臺了《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規定》以及相關配套文件,並在全市全面推行實施。到2002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和退休人員已達到250.2萬人。另外,許多社區建立了醫療服務網點,發展家庭病牀,家庭護理服務,方便了老年人就醫看病,使大部分老人的“老有所醫”問題得到解決。調查結果顯示,在離退休老年人中有77%的人已參加社會統籌醫療保險。
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家庭子女孝順、家庭和睦
目前,天津城市中老年人的養老模式基本爲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特別是家庭養老仍是當前和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國解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有效方式。爲此,家庭中老人與子女之間相處的關係至關重要,和睦相處的家庭會使老人生活開心,有矛盾的家庭往往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許多苦惱和不幸。
多年來,天津各級政府大力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在社會上營造了良好的敬養老人的社會風氣,使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於其樂融融和和睦睦的家庭氣氛之中。他們的婚姻生活狀況比較牢固和穩定,家庭生活和諧美滿,對子女給予的關心照顧感到滿意。據調查,老年人對子女給予的關心和照顧感到非常滿意的佔24.0%;感到比較滿意的佔53.1%;感到基本滿意的佔19.6%;感覺不太滿意的僅佔3.3%。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老年人生活更加殷實。在物質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的基礎上,老人們更加註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對享受和發展資料的消費需求也逐年上升。隨着老齡事業的發展,天津在城市建設中興建了許多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設施。如,小區內開設老人娛樂活動中心、街心公園;有條件的小區添置了健身器械;各體育場館、公園定期定時免費向老人開放等。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經常舉辦形式多樣,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各類文體娛樂活動;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等各媒體以特有的形式開辦各種適合老年人的欄目,爲老年人創造“老有所樂”的氛圍,極大地豐富了以家庭和社區爲主要活動場所的老年人文化娛樂生活。
調查中,有76.7%的老年人經常參加晨練和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有74.4%的老年人訂閱了各種報紙雜誌,經常讀書看報;有55.6%的老人經常與好友、鄰里交往,有25%的老年人時常到娛樂場所參加文娛活動;所有的老人每天都要聽廣播,看電視。還有3.3%的老人蔘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做到老有所學,豐富了晚年生活。另外,調查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平時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依次爲:喜好花鳥魚蟲的佔48.9%;喜好戲曲曲藝的佔45.6%;喜好棋牌活動的佔21.7%;喜好觀光旅遊的佔21.7%;喜好音樂舞蹈的佔13.9%;喜好書法繪畫的佔12.2%;喜好集郵的佔6.1%;喜好攝影的佔2.2%;喜好手工藝品製作等其他愛好的佔21.1%。(記者/劉雁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