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信息時報》報道了一則《廣州僅625家網吧太少 人大委員建議放開經營》的消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爲對網吧指標控制屬行政干預,建議網吧放開經營,只要符合網吧的標準就應予以審批,並加強監管手段,按市場經濟規律來運作。
筆者認爲這個建議很好。網吧作爲新經濟的產物,可以說在促進新經濟發展,促進信息科技進步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網吧減輕解決就業壓力,也給經營者帶來了一定的收入,當然,由於管理不當,監管不嚴,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突出表現爲:中小學生迷戀上網,耽誤了學習,甚至瀏覽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對其身心造成了一定影響。爲此,社會上要求關閉網吧的呼聲此起彼伏,政府聞風而動,對於涉及網吧的各種許可證有關部門全部開始了檢查整頓:以前網吧的營業執照和各種許可證全部作廢,重新進行登記。其實,這個政策確實失信於民。難道以前的各類證件不是政府部門發的嗎?怎麼說作廢就作廢呢?政府的尊嚴何在?誠信何在?
後來,政府對網吧實行了指標管理,限制了數量。可這種方法完全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其實,不只是對網吧,對一切經濟現象,我們都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政府應該做的是引導、管理、監督其規範發展、健康發展。比如對網吧的管理,政府應該做的是定期發佈網吧發展情況,包括網吧的規模、數量、市場飽和程度、網民情況以及發佈網吧在經營中應注意的問題等,把這些信息及時明白地告訴了人們,是否開立網吧、如何開立網吧由經營者自己決定,而非確定數量指標,限制發展。
總之,政府必須轉變計劃經濟的管理思維,切實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這樣才能促進而不是阻礙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