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4日凌晨2點50分左右(北京時間7點50分),莫斯科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一留學生宿舍樓發生大火,導致32名外國留學生喪生100人受傷。本報特約記者孫越在盧蒙巴各族人民友誼大學的火災現場採訪了中國留學生吳凱:
11月24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點40分接北京報社電話後,我立即出發趕往位於莫斯科西南區盧蒙巴各族人民友誼大學的火災現場採訪。
我剛剛從出租車上跳到滿是冰水的馬路上,就看到了昨天夜裏那幢被熊熊大火燒燬的學生宿舍樓。前來接應我們的該校中國山東籍女大學生張小雪,指着這座已經變成廢墟的建築說,這就是昨天的火災現場———盧蒙巴各族人民友誼大學學生宿舍6號樓。
已經燒成黑色的大樓前站滿了警察和前來調查事故的俄羅斯安全和消防部門官員。一名手握步話機的警察攔住了我,禁止我越過環繞大樓四周的紅白相間的安全警戒線。
莫斯科時間上午11點左右,火災廢墟四周除了大量警察在遊動巡邏之外,還有至少兩輛救火車和一輛消防車在現場待命,還有幾輛印有警察標誌的轎車在宿舍區不斷走走停停。莫斯科至少兩家著名電視臺的採訪車已在馬路周邊停留,採訪記者在校園裏四處尋找昨天從火災現場逃出來的倖存者,但是,很顯然,這些記者的收穫並不大,倖存者不是在醫院裏陪伴自己受傷的同伴,就是自己找朋友或者同學暫時安身,基本上沒有人還在現場逡巡。
11點10分,我試圖接近一名在現場百無聊賴叼着菸捲的警察。經過一番套瓷,他看過我的證件之後,允許我越過安全線,我這纔在近距離看到火災的現場還有一些消防員在忙碌,不時有人從三樓和四樓燒黑的窗戶裏探出頭來,橘紅色的安全帽和他們燻黑的面龐都看得很清楚。警察告訴我,他們仍然在清理現場。我問什麼時候開始清理現場的,他說,今天凌晨。我追問說,他們是不是在搬運屍體,警察很敏感地看了我一眼,沒有回答。
13點10分,我找到了哈爾濱籍的英語系留學生趙娜佳,她告訴我,大火以後,6號樓逃出來的同學們都已經暫時安頓下來,基本上不太容易找到。但是,她剛纔見到了一名死裏逃生的中國男生還在校園裏,這個男孩竟然是第一個發現火警和率先開始救人的中國留學生!
13點40分左右,我們在趙娜佳的帶領下,終於在友誼大學宿舍區10號樓附近的一家小餐廳內找到了這個關鍵的中國男生!
我們需要生存的基本保證
他叫吳凱,湖北人,是友誼大學翻譯專業的學生,已經在莫斯科學習了兩年。以下是他接受我採訪的摘要。
問:你所在的6號樓起火,是你第一個發現火警的嗎?
吳:幾乎是。我當時還沒有睡着,我睡在這個宿舍的5樓,就是最高層,大約半夜2點多,我從窗子的一角發現了火光,我趕緊起牀,原來是我們這個宿舍的低層着火了!我就趕緊跑到樓下,就是三樓去叫醒我們的女同胞。接着,我又跑到四樓和其他的樓層,也不管是不是有中國人,就往門上踹一腳,我想當時大家都睡得很死!我們的宿舍樓是這樣的,宿舍是南北走向,一樓只有一個進口,其他的通道應該還有3個,但是今天凌晨,我看到都是鎖着的,平時也是不開放的。
問:當時你們6號樓上住了多少中國留學生?
吳: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統計表,我們這個宿舍樓至少住了50多箇中國人。還有4個學生是失火前的那個晚上住進來的。還有3個從國內來進修的教授,他們當時住在5樓508房間,名字也記不起來了,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們的下落。
問:你後來怎麼跑到樓下的呢?
吳:我當時看到主要是我們這個宿舍的南邊開始起火,大火是從二樓的203或者205房間燒起來的,因爲我住的樓層比較高,所以,我還有時間來得及把我的護照和隨身的主要物品都帶在身邊。
問:你當時出來的時候見到了什麼?
吳:我跑出來以後見到有零零散散的人往外跑,因爲起火點在二樓的樓梯出口,那裏又是惟一的出口,已經被大火封住了,所以樓裏的人一開始就被切斷了逃跑的路線,我跑到雪地裏的時候,看到留學生們紛紛從五樓、四樓和三樓的窗口往雪地上跳。當時,我看到三樓燒得非常厲害。我們和各國留學生開始擡擔架,救傷員。
問:莫斯科的消防車和救護車是什麼時候來的?
吳:大約過了10多分鐘後來了第一輛消防車,但是它無法接近我們6號樓,因爲有一道柵欄擋住了,不得已繞到了大樓的另一側開始噴水,但是,火太大水太小不管用。僅從樓裏救出了七八個人,俄羅斯消防員也沒有登上雲梯,接應樓裏的受傷者。傷員後來先安排在我們學校的另外一個樓的大廳,做緊急救治,然後送到各個醫院治療。目前,我認識的中國學生送到醫院的就有4人,他們主要是從樓上跳下來摔傷的,有的摔斷了腿,有的是胳臂骨折了。
問:你有好朋友在這次火災中遇難嗎?
吳:我有一個好朋友,他是從另外一個城市到莫斯科來讀經濟專業研究生的,他已經在俄羅斯讀完了大學,我衝出宿舍的時候,他被大火圍困在頂樓,我跟他通了三四次手機,我告訴他雲梯架設的方位,但他沒有逃出來。我最後一次打他的手機,已經是關機狀態,我想,他凶多吉少。其實,真正燒傷的學生並不多,主要是跳樓摔傷的人居多,因爲,假如不跳樓,他們就沒有逃生的出路!
問:你們6號樓裏住的中國新生多嗎?
吳:我們樓裏大部分都是新生,到今天才來了不到兩個月,他們跟我們不是很熟悉,俄語又不好,到現在爲止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
問:你們現在最需要什麼幫助?
吳:大多數學生都是半夜逃離火場的,幾乎沒有任何衣物,我們主要需要的是衣服,莫斯科的天氣現在很冷,又下着大雪,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生存的基本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