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在格魯吉亞政治舞臺發生的一切富有戲劇性———從反對派闖入議會大樓至謝瓦爾德納澤最終正式簽署辭職令只用了約28小時。曾幾經大難而不死的“高加索白狐”謝瓦爾德納澤最終未能力挽狂瀾而黯然離去。
這一系列的戲劇性變化讓人們不盡提出了一連串問題:爲什麼一直對老謝關愛有加的“山姆大叔”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有拉他一把,還反而推了一把?爲什麼曾與老謝關係“不怎麼着”的普京在老謝大難來臨之時卻頻頻伸出援助之手?俄外長伊萬諾夫到格魯吉亞是來“幫老謝”還是來“勸老謝辭職”的?謝瓦爾德納澤的離開會爲格魯吉亞帶來什麼?格魯吉亞的新政府如何面對亂攤子?
“山姆大叔”推了老謝一把
在這次格政治危機中,謝瓦爾德納澤之所以如此之快地就做出了辭職決定,這與格軍隊的倒戈有直接關係,但同時也與美國對格反對派的曖昧態度是分不開的。
曾幾何時,老謝對“山姆大叔”的話言聽計從,把美國作爲格外交的主要發展方向。同時,美國人也積極迴應老謝的親西方政策,並積極發展與格政治、安全合作,加緊對格的滲透,以最終實現其更大限度控制裏海產油區和石油管道通過地區國家的戰略目的。
2002年2月,美國大兵進入格魯吉亞。2002年11月,在美國的支持下,老謝在北約布拉格峯會上明確表示加入北約。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初,老謝毅然決然地決定格魯吉亞加入“自願者聯盟”,並表示願爲美國對伊動武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
但也許是老謝過於“主動”了,美國漸漸對老謝失去了原來的興趣。早在此次議會大會前,美國有關人士就開始與格反對派頻繁祕密接觸,而當美國人發現反對派的親美傾向並不比老謝差時,其態度便徹底改變了。他們開始大聲強調“民主”,強調格議會大選的“公正性”。顯然,如果未來格總統能更加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那麼老謝下臺對美國並算不了什麼,因爲畢竟“利益”大於“情義”。
22日,親謝瓦爾德納澤的“爲了新格魯吉亞”領導人沙拉澤就表示,美國在後面撐腰是本次危機持續和不斷升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指責美駐格大使邁爾斯到格魯吉亞來就是爲了“製造政變”,本次反對派的活動有外部支持和資金資助背景。參加抗議示威行動的反對派還接受了舉行集會和遊行示威的訓練,知道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規模組織抗議行動。謝本人也稱,有美國資助背景的“索羅斯基金”在這次格政治危機中所起的作用極壞,他在考慮是否查封該組織。但還沒等老謝動手,格局勢已經急轉直下了。
在本次議會選舉計票過程中,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選舉觀察員對格反對派的抗議活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格中央選舉委員會的初步結果還未公佈之前,西方許多觀察員就指稱選舉有許多違反民主原則的地方。美國“全球戰略公司”還在一些選舉站門前對投完票的選民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同中央選舉委員會隨後公佈的選舉初步結果出入很大。
有觀察家說,美駐格大使邁爾斯於2002年4月來到格上任後,格政局就出現了不穩。有意思的是,邁爾斯曾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兩國擔任大使。其間,他曾幫助當地反對派通過“民主”手段實現了兩國的政權更迭。難怪有專家稱,格魯吉亞的28小時政權更替真是“南斯拉夫”的再版。客觀的說,把一個國家的政權變更完全歸咎於某人是不全面的,但美國政府對謝本人態度的變化確實是導致老謝下臺的一個重要因素。
俄羅斯:保持中立似乎更重要
其實,俄羅斯在這次格魯吉亞政治危機中內心是偏向謝瓦爾德納澤的。自危機於本月初開始以來,普京一直與老謝電話聯繫不斷,從道義上支持老謝。但普京對老謝關心的實質是對俄羅斯在格戰略利益的關心,因爲俄羅斯已經明白格反對派的親美傾向比老謝更甚。
從這個角度來講,俄外長伊萬諾夫急赴第比利斯與其說是當“中間人”,不如說更像是探風向去的。人們注意到,伊萬諾夫在講話中強調,希望格魯吉亞政治危機中雙方通過對話恢復秩序等,但惟獨沒有強調應該支持謝瓦爾德納澤。抵格後,伊萬諾夫先去見反對派,而不是先與謝瓦爾德納澤會面。
在議會大樓門前,伊萬諾夫用格魯吉亞語向示威民衆問好。伊萬諾夫坦言:“我在格魯吉亞生活過6年。我的父親是俄羅斯人,而我的母親是格魯吉亞人。讓我祝願俄格友誼不斷深化。”伊萬諾夫的格語問候立即博得了在場民衆的好感。當滿面微笑的伊萬諾夫在議會大廈外面與反對派領導人祖拉布·日瓦尼亞雙手相握時,數千名反對派示威者歡呼了起來。日瓦尼亞稱讚說,伊萬諾夫的到來驅散了格反對派擔心俄羅斯會扮演消極角色的所有疑慮。
“外高”亂了對俄美都不好
應該說,俄美在這次格魯吉亞政治危機中的較量是格危機升級的深層原因。雖然俄美在外高加索地區的爭奪一直都在進行,但兩國都保持一個默契,那就是儘可能地保持着外高地區,包括格魯吉亞的穩定。因爲,外高的穩定符合俄、美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
俄羅斯認爲,沒有格魯吉亞的穩定就不可能實現俄南部車臣問題的最終解決。曾幾何時,格東北部的潘吉斯峽谷成爲了普京的心頭大患。由於潘吉斯峽谷的居民與車臣人同宗同族,潘吉斯峽谷也成爲車臣人的大後方。如果格魯吉亞亂了,那麼車臣人勢必會藉機鬧事兒。
同時,美國在格魯吉亞的戰略利益絲毫不亞於俄羅斯。可以說格魯吉亞是美國打在獨聯體的一個“楔子”。格是在獨聯體境內中最親美的國家之一。目前,美國力主的巴傑———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運輸管道正在建設之中,而巴傑———第比利斯———埃爾祖姆的天然氣運輸管線也正在籌劃之中。如果格魯吉亞亂了,那自然會影響到這兩個繞過俄羅斯、又避開伊朗的裏海能源外運通道的前途。美國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棄這來不易的能源戰場上的小勝利。目前,格正在積極加入北約,美國對此也是全力支持。如果格魯吉亞亂了,那麼格外交政策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美國的擔心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格魯吉亞這個面積不足7萬平方公里的小國所折射出的俄美競爭圖正在每分每秒地變化着。在這個回合的較量中,雖然俄羅斯看似很熱鬧地斡旋、協調,但美國人卻又在不聲不響中佔了先機。布爾賈納澤出任代總統後,美國及西方的積極表態和俄羅斯的理解都說明大家已接受老謝下臺的現實。
格魯吉亞的發展不會因爲離開了老謝而停滯不前,但老謝的離開並沒有把格政府所面臨的種種困難一併帶走。格政府還將面臨着一大堆的複雜問題:如何恢復法律秩序,實現社會穩定;各反對派如何進一步分配利益,實現各自的政治抱負;如何保證新總統大選的公正,不再重蹈11月2日的覆轍;格新領導人如何繼續周旋於各大國之間,最大限度地維護格本國利益;格政府如何解決經濟問題,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格魯吉亞此次政治危機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對格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情,因爲畢竟沒有流血,沒有對格經濟造成更多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