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在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火災現場救人的中國留學生是來自本市寧河縣的穆曉波,與他在一起參與救人的還有和他同住一宿舍、目前也在該所大學的弟弟穆曉濱。從發現6號樓有火情衝出宿舍救人到穆曉波和他的弟弟再次回到宿舍,6個小時已經過去了。昨天晚上,記者聯繫到了暫時身在聖彼得堡的穆曉波。
穆曉波於1997年到達莫斯科,現在他和弟弟穆曉濱分別是友誼大學社會學系4年級和3年級的學生。雖然不同年級,但兩人住在同一宿舍,也就是發生火災的6號樓的對面。正是穆曉波第一個用電話通知了俄中教育科學文化發展基金會工作人員友誼大學失火。
我和弟弟所住的5號樓與失火的6號樓間距僅有50米。那天晚上,我睡得比較晚,發生火災時我還在看電視。當聽到有人喊叫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在打雪仗,因爲當晚雪下得很大。後來發現聲音有些不對,因爲太嘈雜了,感覺像是一羣人在吵架。於是,我就拉開窗簾,發現對面樓裏有黑煙冒出,此時,我意識到發生了火災。顧不上穿太多的衣服,我衝下了樓,在我的身後,是和我同住一個宿舍的弟弟。
到達6號樓的院子內,煙越來越濃,有風吹過時,站在院內都能感覺到煙嗆得人幾乎要窒息。雖然還未見到火苗,但還是有許多住在6號樓內的學生開始跳樓,當時現場特別亂,到處都可見到穿着睡衣站在冰天雪地裏的男女同學。
我和弟弟一起看有沒有受傷的學生需要幫助。突然,在我的前方有一位中國女孩從二樓跳下,因爲我當過兵,本能的反應使我向她跳樓的方向奔去,同時伸開雙手想接住她。女孩被我接到了,沒受任何傷,但我的鼻子被她撞出了血。
火很大,先期來到的消防車幾乎把通道給堵了,因此,隨後趕來的救護車只能停在距離現場較遠的地方。從6號樓轉移出來的傷員有一部分暫時留在我所住的宿舍樓裏。由於醫護人員較少,一些傷勢較重的傷員就需要我們這些學生擡到救護車上。那晚也不知道在這條路上走了多少個來回。
在我的記憶中,我救起的最後一個人是一名來自徐州的女孩,因爲傷勢較重,我陪她到了醫院。到現在,我去醫院的次數還特別多,因爲很多中國學生都是剛到俄羅斯,與醫生交流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兼做翻譯,我和好多人通過這場大火都交上了朋友。
問起穆曉波和弟弟穆曉濱那晚他們到底救了多少人,他們卻說不知道,忙碌了一個晚上,惟一給他們倆的感覺是手臂都麻了,回到宿舍的時候,幾乎已無力上牀。“都是在國外上學的中國人,任何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同我一樣。”
穆曉波來俄羅斯的時間較長,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現在,他還臨時充當警察在調查這起事故時的譯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