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1月26日,在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前夕,李肇星部長接受了德國《明鏡》週刊採訪,全文如下:
問:施羅德總理將在年內對中國進行其任內的第五次訪問。請問您如何評價他?您對此訪有什麼期望?
答:應溫家寶總理邀請,施羅德總理將於12月1日至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施羅德總理上任以來第五次訪華。施羅德總理重視對華關係,爲中德關係的全面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此次來訪,將與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進行會見會談;除北京外,還將率大型經貿團訪問廣州和成都。相信此訪會推動兩國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我預祝他訪問取得圓滿成功。
問:你是否認爲歐洲或德國對美國構成均勢?
答: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的盟友,雙方在國際社會中均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們希望歐美關係的發展能夠有利於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有利於推動發達國家與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開展平等、公平的互利合作,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問:美國在中亞地區建立了軍事基地,同時也在改善與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美國的“霸權”行爲是否使您感到不安?
答:我注意到美方曾明確表示他們無意在中亞地區保持長期的軍事存在。我們歡迎美國同南亞各國改善關係,希望美國能爲中亞、南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問:中國近年來一直努力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一些中國人卻認爲中國政府過於親美。您如何看待這些批評?
答:中美關係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分歧,但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一個良好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國政府是從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處理兩國關係的。我們希望與美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建設性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我們堅持兩國關係必須建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所確定的原則之上;只有遵循這些原則,特別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原則,只有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中美關係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作爲外交部長,我非常歡迎民衆關心和支持國家的外交工作,也非常願意接受民衆的監督。
問:中國已經簽署了聯合國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尚未批准,爲什麼?什麼時候會批准?
答:中國有句俗語:“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政府本着負責的態度簽署了《公民權力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同樣會以負責的態度處理批約問題。批准公約不是謀求虛名,而是爲更好地執行。爲此,我們需要結合國內立法等實際情況,對有關情況進行調研,進而決定是否對某些法律作出相應調整。很多國家花費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解決批約以及公約的適用問題。中國人口衆多,國情複雜,用一定時間進行批約準備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中國政府一直爲批准公約積極做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爲加快進程,我們成立了一個跨部門的工作組,對公約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相信一旦條件成熟,中國政府即可提請全國人大批約。
問:在國際反恐鬥爭中,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人批評中國以反恐爲藉口打擊和迫害維吾爾等少數民族。您對此有何評論?
答:國際恐怖主義是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助人就是助己,各國都不應該也不可能置身其外。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說明,這場反恐鬥爭是長期和艱鉅的,僅靠一兩個國家不行,要各國攜手合作;僅靠軍事手段更不行,要綜合治理。
中國一貫支持並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在多邊領域,我們支持聯合國和安理會發揮主導作用,支持和配合安理會反恐委員會工作。中國還積極推動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地區和區域組織加強反恐合作。在雙邊領域,我們與包括貴國在內的有關國家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恐交流與合作。既有政策層面的對話與磋商,也有情報、執法等領域的具體合作。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會繼續履行自己應盡的國際義務。
有人說中國借反恐打擊和迫害維吾爾等少數民族,這是毫無根據的,也是不負責任的。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央政府的各項政策得到了包括新疆維族羣衆在內的各民族人民支持。我想強調一點,沒有一個主權國家會坐視分裂祖國的行徑不管。沒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會置人民的安危於不顧。中國打擊“東突”恐怖勢力,是爲了維護新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爲了當地人民可以安居樂業。我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有誤解的人能來中國走走看看,瞭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而不要輕信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道聽途說。
問: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困難重重,美軍死傷人數日益增加。在何種前提下,中國會參與解決伊拉克問題?
答:伊拉克戰爭前和期間,中國與包括德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爲避免戰爭和儘快結束戰爭做了大量工作。戰後,中國從有利於維護聯合國和安理會的權威,有利於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有利於海灣地區的持久穩定出發,及時提出了對伊拉克重建的三點主張:一、聯合國應在伊重建中發揮全面的作用,國際社會應積極參與伊戰後重建。二、伊拉克應儘快自主行使主權。新政權要由伊人民來選擇,並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三、各方在伊的合法權益應得到充分尊重和維護。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安理會的有關磋商,爲維護安理會的團結,推動進一步發揮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問題上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外,中國出於對伊拉克人民的同情,在伊拉克捐助國國際會議上,宣佈將向伊拉克人民提供25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以緩解他們的苦難。
今後,我們將繼續本着負責任的態度,與國際社會一道,爲幫助伊拉克人民早日走上和平、穩定、發展的道路而努力。
問:您認爲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前提是什麼?中國將發揮哪些作用?如果朝核問題未能得到和平解決,您是否擔心其後果,比如日本核軍擴等?
答:要和平解決朝核問題,首先有關各方必須坐下來,繼續和談進程。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其次,必須確保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同時解決朝鮮在安全等方面的合理關切。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第三,必須增信釋疑,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和尊重對方,尋找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贏解決方案。
中國的作用主要是勸和促談。我們願繼續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努力使朝美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增進互信,最終實現朝核問題的對話和平解決。這符合有關各方根本利益,符合國際社會普遍願望。當然,這需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進程,需要時間、耐心和智慧。但爲了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這樣做是值得的。否則,半島發生動盪,對本地區和世界都是一場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問:中國在不久前首次將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胡錦濤主席也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八國峯會,這表明中國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平等作用。那麼北京在未來是否會在國際舞臺上更加積極,並參加聯合國軍事行動?
答:我理解你指的是聯合國維和行動。聯合國維和行動在緩解和促進解決地區衝突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爲聯合國實踐《憲章》宗旨和原則的重要手段。但它不僅僅侷限在軍事領域,已涉及經濟、社會、民事等各方面。
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一貫重視、支持並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002年初,我們決定派成建制非作戰部隊參加聯合國維和待命安排機制。今年,我們向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派出一個工兵連和一個醫療分隊。他們的表現受到各方高度評價。最近,我們還將派工兵、運輸和醫療分隊參加聯合國在利比里亞的維和行動。今後,我們會繼續擴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爲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問:隨着中國近年來的經濟開放,中國人可以買到美國的漢堡包、德國的寶馬車以及法國的白蘭地酒。什麼時候中國人可以在報亭上也買到《紐約時報》,在互聯網上訪問英國廣播公司的網站?
答: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人獲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徑也越來越多,目前,我們有報紙2200多種,期刊9000多種,廣播電臺310多座,電視臺350多座,每年出版圖書17萬種以上,可以基本滿足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
因特網在中國發展很快,現在使用人數已達7000萬。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互聯網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但也應看到,因特網上有許多不健康的東西,宣傳邪教、虛假新聞,散佈淫穢、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這對社會是十分有害的。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已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也都在探索合適的管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