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武漢警方宣佈,一項用於治療糖尿病、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863計劃”高科技項目失密案告破,涉嫌爲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祕密罪的王明被刑拘。
10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向警方報案:其下屬公司研製的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藥劑發生重大失密。據負責研發該項目的馬教授稱,該項目研製了8年,屬國家“863計劃”的高科技項目,其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學校已先期投入2000餘萬元,如成功投產,將造福千萬患者。據瞭解,研製此藥劑的公司由武漢長華科技有限公司和校屬產業集團共同組建而成,雙方各佔50%股份,“長華科技”法人代表王明任董事長,馬教授任總經理。10月中旬,馬教授出差回國後,發現該項目的所有技術資料均被公司職員張某竊取複製,同時懷疑該技術資料可能被賣至境外。
此案立即引起中央和省、武漢市領導高度關注。據悉,此類案件在武漢市尚屬首例。
據查,去年11月14日,王明私自與境外的一家公司接觸,以200萬元轉讓金和10%的銷售提成爲條件,將這項專利技術轉讓。今年8月至9月,王明指使公司職工張某、丁某,從馬教授電腦上竊得技術資料,之後,王明多次到境外進行不法交易。
審查期間,已經和國家科技部簽訂了保密協議的王明聞風而逃。警方精心佈局,故意製造此案“風頭已過”的假相。本月(12月)4日,自以爲已躲過此劫的王明回到武漢,在酒店宴請親友時被警方抓獲。
經審,王明是湖南省益陽市人,今年39歲。專案組現已查明,他出賣該項技術已非法獲利90萬元。
律師王愛國15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案在武漢引起關注的關鍵,在於其性質到底是經濟糾紛還是涉嫌犯罪。他認爲,該項技術作爲企業機密,如果將其提供給境內其他企業,則可能構成侵犯他人商業祕密罪;如果將涉及國家祕密的內容透露給境外機構的,則可能構成非法提供國家祕密罪。
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相關鏈接:走近“863計劃”
15年前高科技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尤其是對普通百姓而言,“高科技”意味着看不見摸不着。大洋彼岸的美國已公佈了“星球大戰計劃”,歐洲推出了“尤里卡計劃”,日本製訂了“今後10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
1986年,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4位老科學家坐不住了。3月3日,他們聯名致信鄧小平,建議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高技術。時間僅過了兩天,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
很快,經數百名科學家廣泛、全面、嚴格的科學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綱要》。因4位科學家寫信和小平同志批示均是1986年3月,故稱“863計劃”。863計劃選擇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等7個高技術領域作爲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1996年又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
據專家抽樣分析,15年來,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差距明顯縮小,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雖仍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基礎上也有了很大進步。
因爲在科學家看來,863計劃無疑是共和國最偉大的科學工程之一。然而,說“863”是工程,不僅因其氣勢宏偉,重要的是,它衝破了中國科研課題“實驗室循環”的怪圈,迅速實現了產業化。1991年3月,863計劃實施5週年之際,小平同志揮毫爲863計劃寫下了10個大字: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數年間,產業化已成爲863計劃最鮮明的特徵之一。
有資料顯示,15年來,863計劃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培育出了高技術產業生長點,不僅極大地帶動了中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也爲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高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