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來仗義疏財3萬餘元
他敞開家門:誰缺年貨快來拿
核心提示
以個人的名義出資接濟周圍的貧困鄉親,而且一出手就是幾萬元———在年關將近、政府部門唱主角的扶貧時節,這的確算得上是件很感人的新鮮事兒。
前不久,在瀋陽市東陵區南塔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後桑林村的道邊,出現一則“喜訊”,上面說有人願意無償向本村老弱病殘、困難戶發放包括面、魚、肉、酒等在內的慰問品各一份,對年邁病殘、行動不便的家庭,還可以上門將東西送去,“喜訊”的最後留下了取東西的地點和送東西上門的聯繫電話。聽說了這件事後,記者昨日前往後桑林村採訪。
路邊貼出“扶貧喜報”
後桑林村是一個有着近千戶人家的村子,沈丹公路從這裏經過,在村中路邊的一面牆上,記者果然看到了一張由16開大小的白紙製成的“喜報”,結尾的落款是一個叫“沈丹旅社”的地方……
見到“喜報”竟然“招”來了記者,“扶貧”的發起人和執行者———沈丹旅社的金祥坤經理顯得很意外,但他還是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今年60歲的金祥坤一輩子都生活在後桑林村,小時候很苦,經過了多年的創業才攢下了這座於20多年前開起來的汽車旅社。既然今天來之不易,那麼爲啥還要出手大方呢?金祥坤告訴記者,他這麼做並不是說村子裏的人曾對他有多麼大的恩情,他就是想在自己富起來之後,爲村子裏仍然貧困的人出點力,畢竟過年了嘛,於是,也沒通過哪個部門,他就自己這樣做了。
扶貧“扶”到了外村
在金祥坤家的一間屋子裏,記者看到了堆在三四十平方米地上的成袋的面和用塑料袋包好的肉、魚,金祥坤說,這些是這幾天剩下的,上午他的兩個兒子又去購買了。記者進一步問才得知,從上週到記者採訪時,村子裏已經有近200戶人家得到了這些東西,金祥坤爲每戶確定的“標準”是,100斤面、30斤豬肉、6斤魚和一箱白酒,記者以現今的物價粗算了一下,總價值在3萬元左右。
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金祥坤把“貧”還扶到了外村的敬老院。在與後桑林村相鄰的桃仙鎮敬老院和李相鎮敬老院,記者分別看到了兩份由金祥坤送去的200多斤面、30多斤肉、白酒和10多條魚。
周圍的村民說法不一
對於金祥坤的這一做法,同村的人說法不一,有人說他的這一做法是善舉,是個人富了以後對社會和村裏的回報,是村子裏民風淳厚的表現。但也有人認爲金祥坤是在出風頭,有人甚至還看不起收下了金祥坤送去東西的人家,說:“日子再怎麼過也是自己的,收下別人憑白送來的東西算咋回事?”
而對村民的說法,金祥坤的態度也很坦然,一再向記者表示他“啥也不圖,就是想接濟接濟其他不富裕的人”。他還告訴記者,現在他的兒子們已經完全可以替代他了,家裏的收入也還穩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願意每年都拿出三四萬塊錢,幫助村子裏的人。他還說:“當然,大家以後的生活好了,都不用我幫纔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