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佳節倍思親”。然而,隨着新春佳節的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正在熱鬧的節日氣氛中感到冷清。
家住濟南東郊的61歲徐姓老漢對記者說,現在身體還好,倒不用擔心什麼,但看到社區裏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情況,心裏也很爲自己年紀大了幹不動活、或者生病沒人照顧着急。“其實,一家子熱熱鬧鬧的,共享天倫之樂是很令人羨慕的。春節快到了,更是希望子女能借這機會來到身邊過個團圓節”。
濟南市槐蔭區振興街慶餘里居委會主任張悅珍說,雖說現在不能太把過節當回事,但是過年在老一輩人觀念中很大程度上還是意味着團圓。所以,春節將至之際,他們正張羅着看望社區裏的一些“空巢”老人。
一個長期照顧一位老者的家政服務員談起春節到來之際“空巢老人”的心理期盼,感受深刻。她說,老年人在一些特定的節日中,尤其是春節等中國人比較重視的傳統節日,最容易傷感,容易發呆,而且節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恢復不過來。“如果不善於調節,一個年簡直就是他們的一個感情‘關’。如果注意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春節獨自過年的老人節後明顯老了許多,行動也慢了很多。”
濟南市歷下區老齡辦副主任袁成武分析,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與老年人相差很大,再加上工作的快節奏,一旦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往就自己單過。同時由於條件限制等因素,相當一些老年人沒有跟孩子住在一起。長期“空巢”的老年家庭對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鑑於過年在老年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建議年輕人起碼能在過年的時候“回家看看”。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佔全國家庭戶總戶數的20.09%;“空巢家庭”戶則佔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的22.83%。在山東、浙江等地,這個比例已超過30%。全國大約有2340萬“空巢老人”需要照料。
專家們呼籲,“空巢老人”作爲老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其數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如何使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方的積極關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