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調研題目都與農民有關,戰線越拉越長,以前在貧困縣,現在轉移到貧困鄉、貧困村了。”
十年間,全國人大代表、農工民主黨貴州省委主任委員萬龍君跑遍了貴州省的每一個貧困縣,每年的大半時間都奔波於扶貧點之間。他傾力實施的助學班、科技推廣、醫衛知識培訓等扶貧項目,使貧窮的孩子重返課堂,一個又一個農民家庭走上致富路。
通過長期的深入調研,萬龍君發現,西部農村婦幼保健水平低下和農民負擔沉重,已經成爲影響農村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兩大因素。萬龍君今年有兩個提案,分別建議國家建立貧困母親分娩救助基金和建議加大免除農業稅政策實施力度。
萬龍君說:“國家在稅費改革的基礎上把減輕、免除農業稅收列入改革計劃,2003年首先對一類扶貧重點鄉鎮貧困人口實施免除農業稅及附加,對貧困農戶真是雪中送炭。但是,就政策實施範圍、進展速度而言,有更多的貧困農民在翹首以盼。”
“我要爲農民鼓與呼。長期以來,農民的文化教育、衛生醫療和公共福利等都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證,貴州一些極貧狀態下的農民甚至不得不用第二年青苗做抵押的辦法借錢交納稅費。”
農村教育是萬龍君長期關注的領域。“我們用捐款在貴州一些邊遠的村子裏建了助學班,同一個班裏,年齡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5歲。臨近村子裏的孩子們聽說有免費的助學班,冒着大雨走十多裏山路,擠進教室裏聽課。有的孩子爲了上助學班,故意把年齡說得小一點。”
2003年,萬龍君到北京開會的時候,見到了他們6年前在貴州荔波第一批捐助的10名瑤族女童中的李春燕。“她來找我的時候,我都認不出來了,把她當成大學生了。她告訴我說,初中畢業後到北京打工,輾轉找了幾份工作,雖然不穩定,但是收入還可以,每個月都給家裏郵錢。她對北京已經很熟悉了!”萬龍君說。
“在我住處,我倆合了個影,至今我都珍藏着。我高興呀,她走出來了,她家可能就脫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