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節爲我國法定假日。昨天記者獲悉,相關的議案已經提交到大會議案組,而增加節假日的職權屬於國務院。民俗學家指出:將傳統節日定爲法定節假日,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此舉勢必推動民族文化的繁榮,同時,也能爲北京的“人文奧運”增添更多具體的內容。
熱點追蹤
“增節”議案已提交
記者昨天獲悉,全國人大北京團代表紀寶成領銜的關於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傳統節日作爲法定假日的議案,已提交到大會議案組。
紀寶成代表告訴記者,他領銜起草的這件議案在北京團引起了不小的呼應,在議案上附籤的36名代表中,政界、企業界、學術界的代表都有。目前,這件議案已提交到大會議案組。
紀寶成代表說,他的這個建議被媒體報道後,全國各地很多羣衆給他打電話和寫信對此表示支持。“我的建議能否被採納,希望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答覆。”他說。
記者從大會議案組瞭解到,代表們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交的議案,將由大會議案審查委員進行審查,形成議案審查報告,提交大會主席團。在代表提出的議案中,如果有不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範圍的,而是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意見,經大會主席團討論通過,要將這類議案轉爲建議、批評、意見,交由有關機關、組織研究處理並負責答覆。按照規定,對於人大代表在大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承辦單位一般要在3個月內辦理完畢,並答覆代表,最遲不能超過6個月。
據悉,增加節假日的職權屬於國務院。1999年,在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南團代表提交過一件《關於請求國家增加法定節假日的議案》。代表們提出,爲使更多的人能在假日裏外出旅遊,促進旅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建議將每年的法定假日由7天增加至10天。此意見迅速被國務院採納。2000年,國務院開始推行“五一”、國慶、春節放7天長假舉措。一時間假日旅遊、購物火爆全國,對促進全國旅遊業發展、拉動消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俗學家爲人文奧運添新內涵
北京文藝家協會主席趙書表示,節日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推動民間傳統節日成爲法定節假日,是民族文化覺悟提高的表現,更是對傳統文化、傳統風俗的尊重。他強調,不管這件議案能不能施行,只要能將它提出來,就是文化覺悟的提高,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沒有民族意識覺醒民族文化怎麼發展?”
趙書指出,民族的競爭決定勝負的是文化。節日是發展、展現民族文化的一個很重要載體。如果有關議案推動成功,相信人文奧運也會增添更多具體的內容。
民俗學家王作楫認爲,可以從民俗和商業的角度恢復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而且正值北京迎接2008年奧運,“新”北京,就是要使北京有新的內涵,要拿出老北京的文化。
商界聲音增加假日對商家有利
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放假也意味着對經濟的促動作用。西單商場副總經理任疆平告訴記者:“現在商場都已是沒節造節了,什麼家電節、服裝節、文化節不斷推出。只要是過節,無論放幾天假,對商業來說都是促進。”
馮中越是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的教授,他非常熱心地爲傳統節日放假出謀劃策。他說有兩種方法,一是把現有的三大長假縮短一兩天,調配到傳統節日上;二是乾脆新增假期。“增加假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隨着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相信有假期增長的空間。”
百姓說法百姓紛紛舉手說贊成
退休老人崔先生:
我希望八月十五能放一天假,那樣孩子們就能回家過節了。
中學教師何先生:
我覺得除夕、中秋、端午、重陽都應該放假,甚至七月初七也應該放假,何必非過外國情人節呢,傳統的情人節也可以過得更浪漫。
外企職員吳小姐:
我希望能放假的都放假。我們公司是美國公司,前兩年端午中秋都放假了,但是別人都不放假,所以今年就不放假了。
大學生韓小姐:
我覺得像什麼端午節中秋節都放假不太可能吧。我希望七夕能放假,大年三十也正式放假。
鏈接
港臺端午中秋都放假
據香港商人吳大雍介紹,在香港,春節放三天,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也要放一天。但中秋節放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八月十六,因爲要大家在十五晚上盡興賞月,所以十六不用上班。吳大雍說過傳統節日是對祖先的尊重,是對民族習俗和文化精神的緬懷。
30歲的陳小姐是臺灣人,她說現在臺灣還在放假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放五天;清明節放一天,便於人們掃墓;中秋節的假期從八月十五下午開始,十六放一天;端午節放假一天。
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爲紀念春秋時代晉朝的介子推。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文學家屈原有關。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飲雄黃酒,殺菌防病。
七夕——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橫亙夜空,人們說,它把牛郎和織女隔開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喜鵲搭成鵲橋,他們才能相見。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等活動,人們還會仰望明月,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