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今年3月10日是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00週年的日子。作爲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100年來中國紅十字會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寫了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歷史篇章。
1863年,國際紅十字運動在瑞士誕生,以弘揚人道主義爲宗旨,奉行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和普遍的基本原則,以動員人道力量,改善易受損人羣的生活爲目標開展工作,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1904年,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紅十字運動開始在中國興起,作爲人道主義組織,經受了戰亂、災害、突發事件的嚴峻考驗,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爲救助受災同胞、受傷愛國將士和受災海外僑胞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紅十字會進行了協商改組。1952年7月,我國政府和紅十字會代表團出席第十八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大會承認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成爲新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第一個恢復合法席位的團體。以後,中國紅十字會多次被選爲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領導委員會成員,成爲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紅十字事業,指導、扶持和推動了中國紅十字運動的蓬勃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爲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中國紅十字會規模進一步擴大,實力進一步增強,積極參與自然災害救助,履行人道主義救助職責,替政府分憂,爲災民解難,作用與職能日益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的頒佈施行,爲中國紅十字會行使權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動了紅十字運動的發展。1987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接受境內外捐款27.66億元,救助受災羣衆1億多人;1999年來,投入1.4億元爲70多萬貧困戶送去救助款物。在建立羣衆性自救互救網絡、進行衛生救護培訓、推動無償獻血、預防艾滋病、建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及抗擊非典疫情等方面,中國紅十字會都積極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社會各界和國際輿論的廣泛讚譽。在此過程中,紅十字精神得到弘揚和昇華,成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數十年來,相關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取得新的進展,在提供國際救助,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交換戰俘,見證遣返偷渡、私渡人員,處理涉臺海空難事件等方面,中國紅十字會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紅十字事業是崇高而偉大的,是造福民衆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紅十字會一定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紅十字精神,積極履行救助職責,廣泛開展民間外交,爲我國的改革發展穩定,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