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馬加爵這樣極端的人只是極少數,但幾所高校最近發生的幾起自殺案件也暴露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訪談背景
馬加爵,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學心目中沉默乖巧的學生,卻成爲殘忍地連殺4名同班同學的疑犯。
最近一個星期內,廣東某高校就發生了兩起大學生命案,均是因爲感情受挫而殺人或自殺。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校園案件使人們不禁疑惑:大學生究竟有什麼心病?大學心理教育是否已經提上了日程?
本期嘉賓
郭麗中山大學心理系教授
張敏強華南師範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
本期主持
方夷敏新快報記者宋苑丹實習生
新快報:能從心理上分析馬加爵的殺人行爲嗎?
郭麗:從作案過程看,嫌疑人馬加爵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稱之爲“人格異常”,這種人的自我概念有偏差,有一種“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往往具有攻擊性和毀滅性,只要一點小事就會激起他不安全的防範心理。
這種人在攻擊別人時往往想不到結局。馬加爵殺完人後,並不是銷燬屍體,而是放在臥室內,這明顯是不成熟甚至幼稚的人做的“遊戲”,從這點可以斷定,他是個封閉簡單的人,很少與外界接觸,不瞭解別人的感受,做事不考慮結果,也就是具有“變態性人格特質”。
這種人格缺陷與家庭教育有關,由於成長在農村,馬加爵的外部環境處於相對封閉狀態,他的個人空間非常狹隘,個人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他對社會、對別人的理解只能從圖片、遊戲中獲得。遊戲是一種虛擬的環境,很容易使人隱藏很深的東西被激發出來,馬加爵很可能就是受暴力遊戲的影響,將殺人也當成一種遊戲,當成探索自己的途徑,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新快報:大學生心理問題普遍嗎?
郭麗:像馬加爵這樣極端的人只是極少數,但幾所高校最近發生的幾起自殺案件也暴露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目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心理問題可以歸結爲以下幾類:一是學業問題,因爲學業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二是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費用大,一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往往因此變得孤僻;三是由於家庭不穩定導致的個性問題;四是失戀問題。
通過對幾起自殺和他殺事件的調查後發現,大學生極端行爲往往並不因單一因素引發,而是多樣問題集中引起。而這些問題包括:學業競爭、人際關係緊張、就業壓力太大等因素。
隨着大學生提前進入社會,他們往往發現,自己許多方面比不上別人,於是就產生了不如意、不幸福感。往往文化層次越高,對自己期望越高的人,這種不幸福感越強烈,就越容易走極端。這個時候,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調整心態,而是採取各種自虐或攻擊的做法。
張敏強:社會競爭激烈,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找工作壓力等等,都是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爲急功近利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