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雲南大學兇殺案在各高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犯罪嫌疑人馬加爵的被捕更成爲大學生們談論的焦點。記者在高校的BBS上看到關於此案的留言甚多,多數師生認爲“馬加爵殺人事件”的發生是社會的悲哀,它凸顯了大學生羣體中的一部分人人格障礙問題,以及此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所帶來的惡果。
性格孤僻釀成惡果
廣州大學地理系的何同學說,馬加爵之所以殺人是其性格孤僻所致,而這種變態性格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也跟身邊人對他缺乏足夠的關心有關。一個在家長、村民及小學、初中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最終成爲一個兇殘的殺手,是個令人惋惜的結局。他認爲,作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有自律性,不要讓自己朝自我封閉的方向成長,多點合羣。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中文系的羅同學認爲,馬加爵兇殺案的發生,與其在成長過程中,生活在他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同學以及老師,對他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缺乏關懷有很大的關係。他建議,學校教育應從這事得到啓迪,再也不能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及時疏導心理障礙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李江雪老師對記者說,從馬加爵案件來看,他是屬於有人格障礙的一類人,目前大學生中性格孤僻的學生不在少數,但性格表現得極端的較少。這類大學生往往沒有自制力,平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遇事會遷怒於別人,歸咎於社會,產生一種反社會性的人格,頗具攻擊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發,便會爆發出來,做出正常人認爲不可理喻的事情。
李江雪指出,避免這類悲劇的出現,家庭和學校都應該擔當起責任來。她說,家長或學校發現有此類型的學生應多加註意,多跟他們談心,紓解他們“壓抑鬱悶”的心靈。如果他們拒絕與人交流、過於自我的作風依舊,則說明他們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這時最好將其送至相關的專業心理機構去治療,矯正其扭曲的性格。
心靈教育更爲重要
中山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古南永老師分析認爲,馬加爵造成如此結局,是其成長經歷造成的性格偏差使然,中小學時,老師家長都只看到他的成績優秀的一面,沒有對其性格內向等一些異常行爲加以注意,也就喪失了給其改正性格的最佳時期。
古老師說,這個案子給人的震撼很大,他呼籲學校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技能上的教育,應增加修養、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多注重修養性、覺悟性的情感教育。他說,“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比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心靈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他同時建議家長應注意營造溫情氛圍,讓孩子從小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受到情感的滋潤,這有利於他們更多地去體諒別人,對人性敬重,珍惜生靈。
四種情況易出問題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萍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慘劇引起師生談論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同時人們也應該看到,如今高校不再是“象牙塔”,而是一個“小社會”,它折射出的問題應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李萍說,與前幾代大學生較多追求人生遠大理想和意義相比,當今的大學生看待人生普遍存在着一種過於功利化的現象,“他們的人生是被分割成幾塊來看的:讀書升學———就業找工———戀愛結婚。這三塊當中,如果其中一塊出現了問題,有的大學生馬上就會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思了,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爲。”李萍認爲,過去總強調做思想工作來解決在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現在看來健康的心理教育才是當務之急。
李萍指出,高校裏面有兩種大學生最容易出現問題:第一種是成績好又自視甚高的大學生,他們稍有挫折就會覺得人生無趣;第二種是心胸狹窄的大學生,發生什麼風波事件會很容易“鑽牛角尖”。同時大學生通常碰到以下四種情況容易產生灰暗心理———一是同學關係緊張,二是戀愛遭受挫折,三是貧困產生自卑,四是就業有壓力。這些都是值得高校師生乃至全社會重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