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打牌被疑作弊,馬加爵一怒錘殺四名同學。於是有人說,馬加爵的心理素質太差了;馬加爵殺人是計件的,殺完一個後與屍共眠,第二天接着打牌接着殺,於是又有人說,馬加爵的心理素質太好了。同爲“心理素質”,兩者的含義截然不同,前者說的是健康問題,後者說的是承受能力。
毫無疑問,被人嘲笑是馬加爵動殺唸的導火線。那時候,他還是個好人,很窩囊很委屈,但從他舉起錘子開始,他就變成了一個惡魔。他殺人藏屍,與屍共室,倉皇出走,化裝求生,這一系列行爲都表現出他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在馬加爵的心理上,存在着兩股相沖突的力量,一股力量是容易惱怒,一股力量是能夠吃苦。看似矛盾,其實它們分屬兩個背景:前者是社交,後者是獨處。
縱觀馬加爵的成長曆程,他總是在學習上做得很出色,比如初中參加競賽得過全國大獎,順利考上重點大學等等。然而在與人交往方面,他卻做得一塌糊塗,見到女生就臉紅,從沒有過什麼朋友。可見,在獨處時,馬加爵幾近天才,而在社交時,馬加爵就是白癡。
馬加爵的悲哀在於,情商低下卻又渴望社交,社交時又不知如何面對,結果是碰到更大的釘子,造成了最終的心理畸形。馬加爵曾經渴望感情,在他的絕命書裏,一個人寫信稱他爲“弟”,他竟然熱淚盈眶,可見他是多麼缺少關愛。
當然,如果有人提前發現這個外表醜陋陰沉的傢伙的內心世界,幫他走出心理誤區,之後的悲劇就都不會發生。據說,今年某地高校將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這應該是個防患於未然的好辦法。
但願馬加爵後無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