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給江澤民同志寫信的揚州市東關中心小學學生吳霜,如今已經是一名初二的學生。本報記者日前赴揚州採訪了她,吳霜還借晨報給北京的同學們寫了封信,信是這麼寫的:
親愛的首都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江蘇揚州市翠崗中學學生吳霜。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播發了江爺爺給我的回信,這封信是給我的也是給你們的,更應屬於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因爲它飽含了前輩們的殷切希望。讓我們牢記江爺爺的囑託,珍惜偉大時代,立志成才報國。
首都北京是我們嚮往的地方,你們生活學習在這裏真幸福。揚州也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唐朝徐凝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人無賴是揚州”。真誠地邀請你們“煙花三月下揚州”。我也一定去天安門前看看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
祝你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揚州市翠崗中學初二(9)班吳霜
2004年3月19日夜
吳霜:這封信整整寫了一個月
曾經給江澤民同志寫信的揚州市東關中心小學少年吳霜,如今已經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3月19日,在江蘇揚州,面對本報記者,回想起當年收到江爺爺回信的情景,吳霜還是激動不已。吳霜還給北京的同學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說,江爺爺的回信屬於全國的青少年朋友們。
東關中心小學珍貴回信成校訓
東關中心小學地處揚州市東部。當記者走進東關中心小學時,正逢孩子們放學回家。孩子們揹着書包,穿着校服,排隊地走出校門。
記者走進傳達室,“請問您知道不知道吳霜?”校傳達室工作人員操着一口揚州話回答說:“給江澤民寫信的小孩子,現在已經畢業了,在翠崗中學念初中。”說着,工作人員指着校門口的牆,“你看,牆上就是江澤民同志的回信。”記者看到,一幅揚州著名景點瘦西湖風景畫下寫着“江澤民總書記致我校吳霜同學的一封信”。
班主任:吳霜沒有張揚
回憶起4前年的小吳霜,當時的班主任陳冬梅老師用“文靜乖巧、心靈手巧、多才多藝”12個字作了評價。陳冬梅告訴記者,吳霜非常文靜靦腆,不太愛說話,也不太引人注意。與老師同學相處得很好,很有人緣。
陳老師說:“吳霜這孩子心靈手巧、多才多藝,剪紙、書法、寫作、舞蹈、繪畫......愛好極廣,特別是她的文采,在同年級中首屈一指,多次獲獎。比如在一次考評學生作文大賽上,吳霜的《捉雞》一文,征服了所有評委,榮獲了小學生組一等獎。
現任吳霜班主任的翠崗中學陳啓順老師告訴記者:“吳霜覺得自己很普通,讓她做什麼事,都會認真地做,老師佈置的任務都能完成。吳霜平時對班集體、同學都很關心,與同學交往很淳樸,對江澤民爺爺回信的事從不張揚。吳霜一直在班裏做宣傳委員和語文課代表。因爲吳霜寫得一手好字,畫畫又好,所以她還負責班裏黑板報的工作。”
操場聽信:整個學校像過節
說到辦黑板報,吳霜的父親吳佳迅告訴記者:“當時吳霜代表東關中心小學的1700名學生給江澤民爺爺寫信,她和同學們根本沒有想到江爺爺在百忙中竟然回了信,因此當揚州市領導和東關小學領導一起把江澤民的信帶到學校時,全學校都沸騰了。吳霜和許多同學激動得流出了淚水。”
吳先生描述當時的情景,全校師生在操場上聽吳霜激動地宣讀江爺爺給他母校的小學生們的回信,現場先是沸騰然後是屏住呼吸靜靜聆聽,最後又是沸騰。“整個學校像是過節似的。”吳先生說,許多家長都早早趕來與孩子們一起聽信。
放學後,很多師生和家長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但吳霜卻說今天想晚點回家。爸爸驚問爲什麼?吳霜說,今天定好出新一期黑板報,所以想出完板報再回家。
吳先生告訴記者,當時他非常吃驚,“孩子遇到這麼激動的事,還沒忘了出黑板報,我真沒想到!”
2001年春節前,吳霜又給江爺爺回了信。“她是想表示對江爺爺的感謝。”孩子父親告訴記者。
走近吳霜:錯一字就重寫一遍
站在記者面前的吳霜是一個清秀、靦腆的女孩,扎着一個小辮,白嫩的小臉紅撲撲的。見到陌生人,吳霜剛開始有些羞澀,但隨後對記者微微一笑,顯得毫不拘謹。
說起母校,吳霜話語中一直帶着自豪。吳霜告訴記者,自己在剛入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江爺爺的校友了,在得知江爺爺要來揚州視察的信息後,“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產生了給爺爺寫信,邀請他回母校看看的念頭。”
當時小吳霜才11歲,給江爺爺寫信可不是簡單的事。“這封信整整寫了一個月。”吳霜說,她得到了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全力支持,初稿寫好後,父母幫她修改,同學踊躍地提意見,老師進行了討論......這封信,成了東關中心小學全體師生表達他們對學校和江爺爺深厚情感的最佳途徑。儘管獲得過省級書法獎,小吳霜對自己的一手鋼筆字還是不太自信,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爲了將這份沉甸甸的信謄寫得更漂亮,小吳霜足足練了一週的硬筆書法。“開始寫時,只要錯一個字,我都要認真地再寫一遍。”就這樣,一封信凝聚着全校1700名小校友感情的信寄出了。
“真沒想到江爺爺在百忙中回信,現在信的內容我都能背。”吳霜告訴記者,不但她能背,她的同學也都能背。對於回信,吳霜說不僅僅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每個孩子的。
在採訪的最後,吳霜借北京晨報給北京的同學們寫了一封信,希望與首都的同學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