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昨天,從天津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目前在海水淡化與利用領域,本市的技術研發、示範和產業化程度居國內領先水平。
天津是我國較早發展海水淡化的地區之一,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方面實力雄厚,聚集着豐富的海洋科技開發與工程設計資源。擁有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水淡化所、中鹽總公司製鹽研究院等一批涉及海洋領域的駐津科研設計機構;同時一批涉海高等院校正在加快建設和發展。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均設立了與海洋相關的學院或科系。海洋科技人才隊伍數量及海洋科技成果位居國內前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本市僅海洋專業科研機構的人員就達2400多人,在全國居第二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近千人。多年來,本市承擔了一大批國家“863”、“973”項目,積累了一批重要海洋科技成果,海洋領域的專利擁有量明顯增加,海水淡化系列技術與成套設備等已經或正在趨於成熟成套化。還形成了渤海化工、海晶集團、大有集團、膜天膜公司、渤海石油環保服務公司、海岸帶諮詢公司等一批實力強、機制新的海洋科技型企業,海水淡化的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爲產業化、規模化奠定了基礎。
目前,在海水淡化與利用領域,本市的反滲透海水淡化關鍵設備和處理技術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已具備自主設計、製造反滲透淡化裝置能力。通過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在採用超濾、微濾膜技術用於反滲透海水淡化深度預處理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先後在本市及遼寧、河北、甘肅等地已建成多套規模在500—18000立方米/日裝置,具有整套設計、生產和管理經驗。天津大港電廠10多年來用海水代替淡水,共節約淡水20多億噸,成爲我國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海水淡化示範基地。天津鹼廠建成了直接取用海水進行循環冷卻工程,大港電廠和天津鹼廠節約淡水約佔全市工業用淡水的4.2%。2001年,本市建成了我國首例每小時100立方米海水冷卻中試工業試驗裝置。2003年,市科委投入科技專項資金,採取產學研一體化的聯合攻關機制,將本市成熟的水處理、膜分離、海水淡化等科技成果和膜材料、膜組件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機結合,集成國內外先進技術,在天津海晶集團塘沽鹽場建成1000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科技示範工程併產出優質淡化水。這一科技示範工程將發揮篩選和評價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的作用,成爲國內第一個反滲透海水淡化科研平臺,在加快產業化和相關設備國產化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也爲本市建設大規模海水淡化工程提供了技術與裝備上的有利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