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爲適應天津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大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從2004年至2006年,市勞動保障部門將在製造業、服務業及有關行業技能含量高的職業中,實施10萬高級工和3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其中,2004年培養高級工2萬人,技師5000人。經過三年的努力,到2006年,高級工要達到16萬人,技師、高級技師要達到4萬人,分別佔技術工人總數的20%和5%。
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市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以下具體措施:
一是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計劃”。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推動企業大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崗位培訓,推廣完善關鍵崗位、工序設立首席職位和名師帶徒的作法,引導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業務進修和培訓制度。充分發揮高級技工學校、高職院校和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實行校企結合,開展定單式培訓,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
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鑑定基地建設。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培訓規模,加快現代服務業、傳統服務業、加工製造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業等6個培訓鑑定基地建設,儘快投入使用,整合教育資源,形成體系。
三是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鼓勵政策。主要包括:提高技師、高級技師津貼標準;掌握絕招絕技的技能人才參加技師、高級技師培訓考評,並給予費用補貼;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及“天津市技術能手”稱號的給予重獎;對有突出貢獻的技師、高級技師建立政府津貼;技師、高級技師享受的津貼,做爲本人繳納和計發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數。
四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市場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庫,收集和整理本市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資料,加強高技能人才職業需求信息預測與分析。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專門設立高技能人才招聘交流場所和服務窗口,爲高技能人才開展專項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社會保險關係轉移和接續,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
五是組織重點行業的系列職業技能大賽活動。從6月份開始,舉辦全市通用工種技能大賽,競賽項目包括:數控機牀、車工、鉗工、模具製造、維修電工、汽車維修、焊工、電子商務師、計算機網頁設計、插花員、養老護理員等。此外,圍繞6大支柱產業開展重點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通過開展系列競賽活動,完善高技能人才選拔機制,不斷髮現和培養具有絕招絕技、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六是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從5月份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評選先進活動。主要包括:評選50名市級技術能手;20名有突出貢獻的技師、高級技師;10個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其中,市級技術能手和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將推薦參加全國評選表彰活動。
七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爲各類人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將企業各類人才全部納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指導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等補充保險工作。做好各類人才流動的社會保險接續工作。
八是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加快建立起以職業能力爲導向,以業績爲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新體系。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對掌握高技能、複合型技能且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放寬申報條件,鼓勵更多具備高超技能的青年職工參加高級職業資格考評。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的激勵機制。
九是保證職工培訓經費的落實。各類企業要承擔本單位職工培訓所需的費用。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此項經費必須專款專用,保證用於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嚴禁挪作他用。
十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任務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與建設終身教育培訓體系相結合,與推動職業培訓的整體工作相結合,帶動職工崗位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青年就業培訓和農民工培訓。(記者/劉雁軍 通訊員/馮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