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晚間,布什舉行了新聞記者招待會。出任總統近4年來,布什只在晚間黃金時段舉行過三次這樣的新聞發佈會:第一次是在2001年10月11日,即“9·11”事件發生一個月後;第二次是在2003年3月6日伊拉克戰爭開始前。對布什而言,這第三次記者招待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他都說了些什麼?“我們所目睹的暴力是……殘忍的極端勢力在攫取權力”、“作好一切準備。如有必要,將使用決定性力量以維護秩序和保護我們的部隊”、“美國將遵守在6月30日將主權移交給伊拉克的承諾。”……,布什的表態毫無新意,用兩句話即可概括:一是美軍要堅持到底,二是推卸“9·11”責任。
費盧傑等地失守,伊拉克時局越發混亂;“9·11”質疑頗多,獨立調查委員會步步緊逼———兩杆冒煙的槍橫在布什面前,也難怪他要把這兩層意思翻來覆去地表白。
12日,美軍同什葉派領導人薩德爾談判取得進展,他同意讓步、撤軍;13日,布什就舉行了記者招待會,這個時機抓得巧妙,布什強硬的態度猶如一棵大棒砸向薩德爾,逼他再退一步;14日,薩德爾派出特使,向美軍提交和平建議,大棒奏效了。
在電視講話中,布什又一次提到了向伊拉克人交權期限———6月30日———這個日子關乎美國的選情。如果交權不能按時實現,就意味着伊拉克戰爭將長期化,美國的“民主”、“自由”將遭受致命打擊,布什反恐的基礎會被徹底摧毀,伊戰就會真地成爲布什的“越戰”。“交權後,伊拉克民主不會發生實質變化,決定權還在美國手中。”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這句話卻也道出了交權的實質: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
“一個泥潭正在形成?”這是最新一期美國《新聞週刊》封面標題。在不遠的日子裏,一旦“?”變成“!”,布什即使每天都利用黃金時間“慷慨陳詞”也無濟於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