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外貿角度講,奢侈品消費稅是每一個國家的國內稅法,並不與WTO規則牴觸;中國遲遲沒有推出這一政策主要因爲避免引起貿易摩擦
一位從事汽車進口貿易的女士前不久在一次會議上向財政部官員提出質疑:“爲什麼在關稅下調的同時,中國開始對進口汽車徵收消費稅?”得到的回答是:“對一些高檔商品徵收消費稅屬於國際慣例,這並不是什麼貿易保護措施。”
這位財政部官員向《財經時報》表示,中國有關部門正在着手研究對消費稅徵收對象的調整,一些高檔商品將進入被徵收的範圍。他認爲,只要徵收標準對境內外商品“一視同仁”,就不會引起中國的貿易伙伴的不滿。
財政問題專家認爲,根據目前形勢發展,中國對一些高檔商品徵收消費稅,已經成爲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中國對高檔商品徵收消費稅已經沒有任何障礙。
奢侈品市場成長最快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人士估計,目前在北京高檔服裝市場,大約80%是國外名牌。
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得到了相應的證實。不久前該局對北京25家商場的家電、服裝、化妝品共16種商品的調查結果表明:化妝品消費市場中,國際品牌、合資品牌成爲市場主導產品;在服裝類商品,國際名牌保持高檔市場的優勢領先地位,內地品牌在中檔市場佔據有利地位;在高檔商場,服裝類國際品牌佔80%以上。
不僅北京如此,高盛公司倫敦總部的分析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已達20億美元,佔全球銷售總額650億美元的3%。這個看似不大的數字,其上升幅度已經位居全球之首。
法國巴黎百富勤的報告則指出,中國已進入奢侈品消費初期。該機構測算,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家庭6年後將達到1億個,戶均擁有資產達到62萬元。分析師認爲,隨着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的消費率還會不斷上升,預計將從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2020年的71%,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稅制短板
中國對高檔消費品消費能力的增強,表現了經濟實力的增強,但中國的稅制體系目前仍存在問題。國稅總局稅科所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稅收制度與國際通行規則脫節,是造成中國奢侈商品消費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消費稅除了金銀首飾改在零售環節課稅,其他應稅消費基本在產製環節課稅。1994年中國開徵消費稅,但僅對11種商品在生產委託加工、生產及進口等三個環節徵收,而國外則是在流通環節上徵收。
國稅總局稅科所這位研究員稱:“正是這種徵收環節上的差異,造成了國外高檔消費品大量進入中國。比如高檔手錶、珠寶飾品等。”
意大利古奇公司現任總裁多明尼科·迪梭就明確表示:“中國消費者不會去買‘中國製造’的‘古奇’產品。”全球最昂貴的眼鏡供應商LOTOS在中國也選擇了相類似的戰略——不投資設場生產,僅委託代理銷售。據第一個將亞太總部搬到中國的奢侈品公司——雅詩·蘭黛亞太區總裁葛博透露,在未來幾年,雅詩·蘭黛並沒有在中國設廠的考慮。
稅種調整
這位研究員認爲,外國公司這種動向,主要由於中國對高檔消費品的消費徵收存在漏洞。“按照目前這樣的稅制,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只有中資企業的一半,但他們依然不願將生產線遷往中國,原因就是中國不徵收消費稅”。
以手錶爲例,在中國銷售的高檔手錶中99%是進口產品,但中國只拿到了關稅、增值稅。關稅視具體情況收取,如電力驅動、指針式手錶的關稅是13.8%,自動上弦手錶的關稅爲13.2%。一塊鑲嵌了貴金屬、寶石、鑽石的手錶,售價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卻因爲這些產品未在中國生產,中國不僅沒有收到發生在生產環節上的消費稅,同時還流失了珠寶、首飾的消費稅。
因此,很多專家建議,中國應該從速改變消費稅課稅環節,同時對徵收消費稅的稅種進行調整。據國稅總局稅科所劉佐所長介紹,中國目前實行的消費稅徵收辦法還是沿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的做法,徵收範圍不合理現象十分嚴重。比如現在,甚至連香皂還在消費稅的徵收範圍之內。
據悉,中國將在2004年內對消費稅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知情人堅稱,相信以“結構調整”爲內容的消費稅改革,今年將邁出實質性步伐。
優化進口商品結構
專家普遍認爲,通過這次稅改,將在增加國家稅收、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優化中國的進口結構三方面產生正面的促進作用。商務部貿易研究院一位研究員則認爲,這次稅改效用將集中表現在優化中國進口商品結構上。
根據最新進出口統計,2004年一季度,中國貿易逆差達到84億美元。儘管從數據看,中國目前的進口結構還比較合理,進口中大部分都是原材料等生產型商品,不過,“前車之鑑”仍不可忽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前,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由於大量高檔消費品成爲國內年輕消費者的追求,以至國家有限的出口能力所換回的外匯被大量消耗,鉅額貿易逆差不得不依靠資本收入來填補,從而倒逼金融市場並導致過度開放。實際上,亞洲“金融危機”的這一教訓,近年來一直被中國的經濟主管部門所關注。
“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在經濟發展時期沒有控制好本國的消費結構問題,造成了大量奢侈品進口;同時,生產型商品進口則嚴重不足。國家大量的外匯並沒有買來生產力。‘金融危機’之後,一方面生產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進口的消費品成爲無法甩掉的包袱。”商務部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這樣說,“中國進行消費稅改革後,將引導中國的消費水平趨向合理發展,從而避免中國重蹈東南亞的覆轍。”
會否引起國際爭端?
據國稅總局人士向記者透露,對高檔奢侈消費品徵收消費稅的意向,在三年前就已經提出,但一直處於討論當中。
商務部研究院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從外貿角度講,奢侈品消費稅是每一個國家的國內稅法,是國際上的慣例,並不與WTO規則相牴觸。中國遲遲沒有推出這一政策,主要原因是避免引起貿易摩擦。
這位人士指出,中國市場上的奢侈品通常是從國外進口的中高檔商品,如果中國對奢侈品徵收消費稅,勢必減少國內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因此,一些人擔心這種課稅會引起中國貿易伙伴的不滿,並引發貿易爭端。
同時,目前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之間CEPA已經達成,“這恐怕也對奢侈品加徵消費稅構成一定的障礙。香港在服裝、眼鏡、珠寶首飾、鐘錶、電子產品等方面有較強的市場優勢,並擁有國際上80%~90%的知名品牌。一旦開徵消費稅,這些商品是否還能保持強勁的銷售勢頭?
商務部研究院人士認爲,如何確定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和稅率,將是一件“十分考究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