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4日提名內維爾·伊斯戴爾(見上圖)接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職務,就此結束了外界將近3個月的猜測,確立了這家全球最大飲料製造商今後一段時間的掌門人。
前任預留空缺
可口可樂公司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拉夫特今年2月中旬宣佈,將於今年年底退休,就此爲後繼者“預留”下一份空缺。
討論人選過程中,有着“股神”之譽的著名投資商沃倫·巴菲特介入,欲從可樂公司外部遴選拉夫特的繼任。
就此,開始一場打破可樂公司常規的“獵頭”行動,觸角延伸到了多家全美著名公司,其中包括食品製造商家樂公司和剃鬍刀製造商吉列公司,一個月前內線“透”出的名單上至少列出4人,上面唯獨沒有伊斯戴爾。
最終,董事會還是決定找一名熟悉公司情況的人。
對於沒有從公司外選人,董事會“獵頭”委員會負責人唐納德·基奧4日解釋說,“這不是一場要討人喜歡的比賽,”而伊斯戴爾之所以成爲最佳人選,是因爲他對可樂公司有着較之別人更深的瞭解。
以其現年60歲,伊斯戴爾於1966年在贊比亞加盟可樂公司,2001年離開當時全球第二大的可樂罐裝公司,期間“轉戰”非洲、澳大利亞、亞洲和歐洲,對可樂公司有着廣泛認識。時下,他還擔任着一家著名釀酒企業的董事。
同事難以相處
如果從內部挑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那麼,地位僅次於道格拉斯·拉夫特的首席運營官史蒂夫·海爾理當“接班”。
然而,董事會“跳過”海爾,“直選”伊斯戴爾。
至少在外界看來,伊斯戴爾上任,意味着海爾在可樂的前景難料。
“我沒有辦法猜測史蒂夫·海爾對於任命我(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想法”,伊斯戴爾在董事會宣佈對他的提名後在電視新聞發佈會上坦然告訴記者,“你們應該直接問他。”
媒體預計,他將從今年夏初開始進入角色,在前任拉夫特的協助下逐漸落實交接工作。
市場對他的最初反應,是可樂的股票4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內每股下跌35美分,報收於50.27美元,但在此後的場外交易中又上漲了1美分。
業務挑戰衆多
伊斯戴爾接手的企業集團,業績呈現改善趨勢,但憂心之事不少。
今年第一季度,可樂公司的贏利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35%。因此,伊斯戴爾表示,“我絕對不會接受那樣的觀點,即可口可樂的增長期已經結束……我認爲,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可樂還將有明顯增長餘地。”
然而,去年1年內,可樂除了裁員3700人以外,還流失了身居關鍵崗位的多名高級主管。
更爲嚴重之處,在於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可樂涉嫌欺詐的商業運作方式已有將近一年,聯邦大陪審團正在聽取證人證詞。
伊斯戴爾接受可口可樂的時候,“正是這家公司(因爲業績良好)而成爲報紙大字標題之際,但也是一個面臨挑戰之時,”洛杉磯一家商業諮詢公司的分析師託德·斯滕德評論道,“這家公司目前運營狀況良好,但在國際市場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伊斯戴爾聲明,至少在短期內,他不打算對公司的全球運行系統作任何重大調整。“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確切瞭解我應該知道的所有事實……確保我明白公司遇到了哪些問題。”他說。徐勇(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從贊比亞一罐裝廠起家可口可樂新總裁伊斯戴爾
5月4日被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提名的新總裁E·內維爾·伊斯戴爾生於愛爾蘭的他,1966年帶着他在贊比亞的罐裝廠一起加入了可口可樂公司。1972年他調到南非,成爲該國最大的可口可樂罐裝廠的總經理。1980年,他被任命爲公司澳大利亞地區的負責人。而在1981年,他又成爲可口可樂和菲律賓聖密戈公司合資的裝瓶公司的總裁,在此期間,正是他使得可口可樂在菲律賓這片關鍵性的市場上時來運轉。
1985年,伊斯戴爾的事業又轉移到了德國,成爲公司中歐區主管。1989年至1998年,他身兼數職,在東北歐、中東和非洲組成的大市場區域中,他坐上了頭把交椅,同時還是公司內操控全球市場運作的五名行政長官之一,負責開發和二度開發印度、中東、前蘇聯的新市場。到了1995年,他就受任爲公司大歐洲區總裁,執掌的區域所產出的利潤囊括了公司全球收益的將近三分之一。
1998年,身爲可口可樂大不列顛飲料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伊斯戴爾成功導演了可口可樂希臘罐裝廠與希臘罐裝廠的合併,使之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罐裝廠。2001年,時任這一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他離開了那裏。
就在他成爲可口可樂大當家之前,他還同時擁有衆多頭銜。他開了一傢俬人投資公司和一家高級國際諮詢機構,這家諮詢機構一直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達夫特和整個可口可樂系統出謀劃策。他也是可口可樂菲律賓罐裝廠的主管。在愛丁堡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廠,他的名頭是非執行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