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靠二畝土坷垃啥時候也賺不了大錢,賺錢要靠智慧和腦子,賺錢賺錢,歪路能發”!這是張某經常說的一句話。今年30多歲的張某是沛縣某鎮農民,看着鄉鄰們靠着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非常羨慕。
一次,跟村中一傢俬營企業的老闆吃飯時,老闆不經意間發了一句牢騷,“用電量太大,電費太貴,要是能讓電錶倒跑就好了”。聽到老闆的牢騷後,每天都在想歪點子發財的張某高興地跳了起來,“要是能幫這些私企老闆竊電,收取一定的費用不就能發財了嗎”!隨後,張某將這一想法告訴了本村的另兩名和他一樣不務正業的農民。幾天後,張某等3人遠赴外地學會了用螺絲刀和倒表器回撥電錶度數的“絕活”。最終,共有7名臭味相投的農民荒唐地成立了所謂的“竊電公司”。
走鄉串戶幫助私企竊電
“手藝”學到了手,總不能閒着。張某等人開始尋找“客戶”,可十餘天竟沒有找到一家合作伙伴。
2003年1月份的一天晚上,張某等3人終於在沛縣某鎮找到了一位“客戶”,這個私企老闆辦了一家稻殼加工作坊,因爲是小本生意,一直想省點電錢。談妥後,張某等人便帶着自己的“精良裝備”倒表器,將這家小廠的電錶數碼往回倒轉了600多度,價值200多元,收取了100元的費用。
爲避免自己出去聯絡“生意”暴露目標,深思熟慮後,張某與稻殼加工作坊的老闆達成了一項協議,老闆暗中幫助聯繫其他私企老闆,聯繫成功的,下次幫其竊電時就少收些費用。就用這樣的辦法,張某等人的足跡踏遍了該縣的許多村莊,這個“竊電公司”的業務也越做越大,一次性收入由200元漸漸發展到400元、800元甚至5000元。
罪有應得罪犯鋃鐺入獄
去年6月份,某鎮一農民辦了家小鍊鋼廠,因鍊鋼廠屬於高耗能項目,電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鍊鋼廠的主人便通過熟人介紹找到了張某。面對誘人的“禮單”,張某等人欣然應允,他們對該企業的用電量情況進行了瞭解,對竊電時間、方式、額度都作了周密計劃,確保竊電度數與平時用電量相適合,以防被發現。一切準備妥當後,趁着晚上的時間,幾人爬上該企業電錶所在的高壓電線杆,用小螺絲刀、倒表器,一次讓電錶數碼往回跑了15000多度,價值人們幣10000餘元,一次性收取費用5000元。
去年10月份,縣供電部門在線路檢修和收取電費時發現總表度數和個別私企電錶度數明顯不符,數據相差太大,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經過縝密佈控,很快將張某等3人抓獲,其餘幾人則聞風逃走。
沛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爲,張某等幾名犯罪嫌疑人採用螺絲刀、倒表器等回撥電錶數碼的方法,以非法佔有爲目的,自2003年1月至10月期間,先後30餘次爲宋某等私企老闆竊電價值十餘萬元,其行爲構成盜竊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分別將張某等人判處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並處相應罰金。至此,農民張某等7人組成的“竊電公司”徹底覆滅,等待他們的是漫漫牢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