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日前,來自農業部黃海水產研究所、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天津科技大學海洋學院、市海事局、市海洋局、市水產研究所、市水產局科技處、海洋處等單位的幾十名專家就本市修復渤海近海漁業生態環境實施方案進行論證。論證的主要內容爲:天津市大神堂外海海域貝類增值保護區人工魚礁設置及資源增值。專家們一致認爲該實施方案通過興建人工魚礁和人工增值放流,將對修復渤海近海生物資源,保護漁業生態環境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全國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這是本市首次通過投放人工魚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市水產局科技處負責人介紹,爲修復和保護好渤海近海生物資源,近年來,有關部門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在此基礎上制訂了該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主要內容爲兩部分。首先是在大神堂外海海域貝類增值保護區核心區內興建人工魚礁,人工魚礁由近百條廢舊漁船裝石頭等重物下沉建成。目的在於提供魚蝦及貝類庇護、棲息、索餌和產卵場所,增殖與保護漁業資源;保護漁場環境,防止底拖網作業濫捕,避免破壞資源。人工增值放流將在大神堂貝類增值保護區內人工放流毛蚶、扇貝、青蛤等並將岸邊的貝殼以每畝200公斤左右的密度投放到該保護區邊緣區域改良底質。據專家介紹,該實施方案方便、可行,不但使現有漁業生物資源得到較好修復,而且還將對修復整個渤海近海生物資源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據瞭解,該實施方案今年內將全面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