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馬冀良、馬冀武兄弟倆忙着自家的“萬壺堂”正在緊張地製作開張前的紀念瓷壺。今年的8月18日,哥倆將在河北區日緯路與中山路的交口的一個底商建個“萬壺堂”博物館,這在天津乃至全國都是頭一家,該館佔地160平方米。18日開始,哥倆陸續將家中的寶貝搬到展廳中。
集壺 16年成果萬把
哥倆自稱“萬壺堂”堂主。他們收集瓷壺是從1988年開始的。這16年來,他們收藏的瓷壺從古代到現代都有,江蘇景德鎮,福建德化,福建佛山、潮州,河南禹縣,河北邯鄲,山東淄博等地都留下了哥倆的足跡。算起來,現在他們收集的瓷壺有萬餘把,有人粗略算過,總價值超過100萬。
藏壺 緣於工藝複雜
馬冀良說,瓷壺造型千變萬化,瓷器所有的工藝都能用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瓷壺比其他瓷器工藝難度都大,尤其接壺嘴這項技術,只有咱中國人才會。憑這點,哥倆就決定儘可能地收集各種瓷壺。即將建成的“萬壺堂”的最大特色就是展示的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瓷器。
展壺 相信你能愛上它
“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展品,可以讓人們愛上瓷器。”哥倆的志向遠大,“我們建‘萬壺堂’博物館,爲的是推動瓷器向前發展,弘揚中國瓷文化。”所以,他們的展館完全免費向市民開放。
博物館與博物館日
約在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裏,有一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它被世界視爲博物館的開端。在其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寶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建立,並向公衆開放。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爲促進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決定每年的5月18日爲國際博物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