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六一兒童節還沒有到,節日經濟已經火起來。上個雙休日,大型兒童商場的日銷售額達到10萬元左右,家長們的人均消費都在三四百元,這個數字已經比兩年前增長了三倍多。商家們在高興的同時也發現,同是以家庭親情爲主題的節日,兒童節的消費市場遠比母親節、父親節的消費形勢好,就連現在非常時尚的情人節也比不上兒童節“風光”。對此,教育界人士認爲,這種愛的“倒置”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太大好處。
“六一”未到消費先行
吃大餐,逛公園,買東西……孩子的節日好像都是這麼過的。捕捉這一氣息最快的莫過於商家了。昨天,記者在一些商業街和大型商場、超市看到,滿眼都是“迎六一”、“慶六一”的字眼和那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兒童商品。從高檔服裝到文化用品,從各類玩具到圖書音像製品,應有盡有。就連路邊小攤小販和小賣部的經營者也活躍了起來,想方設法進新貨,並也打出了“迎六一”的招牌。
據瞭解,商家們從五月初就開始運作“六一”的促銷活動。把兒童節與母親節、父親節和情人節做比較,商家認爲:只有兒童節的消費啓動是最早的,持續時間也是最長的,消費熱潮將持續一個月左右。
消費市場全面“開花”
現在,假日經濟越來越被商家看好。記者調查發現,兒童節大賺一筆的絕不只是兒童用品商場。
據調查,雙休日天津各大書店兒童讀物的日銷售量達到了平時的3到5倍,公園、兒童遊樂園等娛樂場所,預測在“六一”節當天以及節日前後的休息日,接待兒童的數量都會比平時增加兩三倍。除此之外還有餐飲業,兒童攝影店也藉着兒童節的即將到來迎來了消費的高峯。再有就是兒童教育產業,很多機構利用兒童節前後的時間推出自己的教育產品,幼兒園也開展活動以利於招生。就連一些房地產企業,也打算在兒童節搞大型的兒童聚會活動。
重複消費全家總動員
“現在的家長,給孩子買東西根本就不問價格。”濱江商廈兒童用品商場的高健經理這樣說,很多家長給孩子購買服裝和玩具時,重視的是品牌和質地,價格多少根本不重要。五六百元一套的衣服,甚至上千元一件的電子玩具,說買就買。同時,兒童節的消費也是一年比一年攀升。在近兩個雙休日,兒童商場的日銷售額都在10萬元左右,比2002年同期(因爲去年非典的影響,所以去年不具有可比性)增長了3倍多。津樂匯、國際、勸業場等商場的兒童用品商場的銷售人員說,家長在兒童商場的人均消費額在300元左右,最高的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電動車、傢俱等高檔商品都非常好銷。就是上萬元的鋼琴之類,在過節的時候一天也會比平時多賣出一兩架。
記者瞭解到,在情人節,人均消費約在二三百元上下。母親節的人均花銷在一二百元左右,而父親節給父親買禮物的人並不多,就是有也大多會選擇一些小商品。
另外,記者對一些顧客採訪時得知,孩子們過兒童節,和大人的節日有一種明顯的區別就是消費的重複性。爸爸媽媽給買東西,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阿姨包括父母或是祖輩的同事、朋友都會在過節時給孩子禮物。在情人節,大多數人只會收到一份禮物,母親節和父親節,爸爸媽媽也只會收到孩子的小禮物,而兒童節的消費是“全家總動員”。
專家建議 過節方式該變變了
“生活好了,給孩子多花一些錢無可厚非。不過,不能讓孩子覺得過節就是爲了花錢。”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劉錫昆說,應該讓孩子們知道過節的真正意義,家長們應該從自己這裏改變一下孩子過節的形式,不要只是買東西,而且,錢花得一年比一年多,這就讓孩子有了一種感覺:過節就得得到禮物。應該讓孩子有新的過節方式,讓他們去奉獻自己的愛心,多去給與,少一點索取。
社科院倫理學研究員李雨村認爲:“在很多家庭,愛都是‘向下式’的,也就是說,父母疼子女,爲了孩子,什麼都可以做。可是對上輩,有時候就會忽略一些。從節日消費就可以看出一點跡象。而母親節、父親節比不過兒童節的這種情況,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對子女索取的很少,把自己的要求都藏在心底,所以,子女大多不知道父母需要什麼。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成爲一個人格健全的人,讓他們以後孝敬父母,父母自己就要做出榜樣。不要在家庭中只重視兒童節,也要注重母親節、父親節,不一定買東西,但是,要在感情上有所表示。”
教育界人士認爲,兒童節不良的消費習慣和教育思想是應該摒棄的。中國的父母應該和孩子拉近距離,而中國的家庭應該把愛“向上延伸”,把愛多給父母一些,把物質享受少給孩子一些。這樣,纔是對孩子更好的愛。
別擺錯了愛的位置
“6·1別忘了你的愛……”“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是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國內一些購物網站在醒目位置打出來的廣告語。用鼠標點擊之後,跳出來的網頁上滿是兒童禮品,所有的誘惑都在努力營造同一個氛圍:讓家長們慷慨解囊。
人們常說,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父親則承受着生活的重擔,他們所付出的愛遠遠超出自己的孩子回饋的。如果親情能夠用金錢來衡量,我們卻遺憾地發現,人們把含金量最高的一塊砝碼投向了孩子,兒童節的消費市場要遠大於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等節日。於是,專家們發出了“愛被倒置”的感慨,或者說,我們擺錯了愛的位置。
本月初,一份名爲《銀髮中國》的研究報告公佈了這樣一組數字:“35年前,中國有贍養老人能力的成人與老年人的比率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變化趨勢,再過35年,這一比例將銳降爲1:2。”“到2040年,中國老年人總數將達到3.97億。”
這意味着,我們今天用愛來嬌慣的孩子,可能有一天會發現,他們的肩上負擔的孝道使他們再也無法回味童年時候的快樂。因此,爲了孩子能夠永遠快樂,請家長們不要擺錯了愛的位置,讓孩子明白成長的道理便是他們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