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直擊:沿清江拉網式搜救
湖北恩施“5·27”災害事件發生後,“搜救”和“善後”成爲當地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兩個關鍵詞,連日來頻繁地被當地各級政府官員使用。
搜救的隊伍是龐大的,當地各級政府在事發當晚發動了工作人員和武警共5000多人,沿清江進行了拉網式搜救。到昨天記者發稿時爲止,6具失蹤人員遺體被打撈出來。失蹤的麪包車殘骸也被打撈上岸。不過,這才僅僅是開始,剩下的失蹤人員何時能“浮出水面”,已經成爲關注的焦點。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20多臺抽水泵正在被淹的在建電站發電機組邊日夜抽水,失蹤的4名民工懷疑就被困在此地,搜救人員預計今早可將積水抽乾,進行搜救。據緊急組建的搜救與安撫工作小組成員介紹,其他仍未被發現的幼兒和1名司機,懷疑已被洪水衝到了清江下游附近,搜救人員昨天已將搜救重點作了轉移,前往下游進行搜尋。
儘管剩下的失蹤人員下落已被基本確定,但事發地兩岸的紅廟鎮和小渡船街道的居民,仍未放棄在當地搜尋。他們自發組織起來,用竹竿沿清江兩岸組成了近百米長的搜救隊伍。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失蹤人員父母或親屬,也緊急趕回來,加入到自發搜救隊伍中。
問責聲起:圍堰是否豆腐渣
當地羣衆質疑工程質量,有關部門已開始調查
除了搜救和善後,“問責”也成爲連日來清江兩岸最熱門的話題。一個在建水電站的截流防洪圍堰,怎麼會在一天暴雨後的洪峯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工程設計時,是否考慮到圍堰能否經得起這樣的突發考驗?在天災面前,“人禍”是否也是此次事故形成的一個因素?這些問題連日來被一些人反覆提及、追問。
圍堰使用劣質材料?
有一種說法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垮塌圍堰的高度因爲洪流變化而要求相應增高,但新增加部分的圍堰沒有像此前一樣,使用混凝土材料,而選擇了泥土和石塊。這種材料使新增高的圍堰部分,難擋洪水衝擊。有人指出此前就發生過圍堰滲水、部分垮塌的現象。不過這種說法,目前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
“不信沒有質量問題”
事故發生後,搜救和善後是首要工作。在有關部門的全力投入和支持下,目前已有5名失蹤者被打撈找到,對其他失蹤者的搜救工作也在進行中。各級領導對失蹤家屬的慰問和善後工作也十分到位。
有羣衆問,在搜救、善後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問責呢?一個爲截流攔洪發電的水電站的圍堰,是否應該在一天暴雨後的洪峯面前,表現得不堪一擊呢?有關部門在設計時,是否應該把這些突發因素考慮進去?在天災出現的同時,事故中是否也有人禍的因素呢?……連日來,這些問題被當地一些居民多次提及、追問。
有關圍堰工程質量不過關的猜測也由此出現。失蹤民工彭庭海的家屬鄧志福就有這樣的想法:“圍堰的質量估計有問題,不然這麼輕易地就被沖垮。就算雨再大,可這是攔江水發電的水電站的圍堰,如果說質量一點問題也沒有,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隨着事故搜救工作的一步步進行,希望知道圍堰垮塌原因的居民呼聲也越高,圍堰質量的問題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此次事故原因做詳細調查,相信不久就會有結果。
“加高部分未用混凝土”
一名當地村幹部稱看到圍堰用料有變
唐昌元,大龍潭村委委員,事故搜救和安撫工作小組成員。在建的大龍潭水電站就在唐所在的村範圍內。對於圍堰的垮塌,唐表示並不驚訝:“此前一個月,今年4月就出現過一次圍堰上壩和下壩的滲水和部分垮塌跡象,不過水流沒這次大,因此扛過去了。”
唐說,按規定,圍堰是混凝土重壩結構,材料選用混凝土。“原先建造的40多米的圍堰確實都是用混凝土,很牢固,但後來有了變化。”唐說,因爲暴雨一來,清江水流就會變大、變急,對洪流的計算在圍堰建成後出現了變化,要在原有基礎上加高十幾米,“而十幾米的圍堰材料沒有用混凝土,而是使用了泥土和石塊。”唐表示,加高時他就在現場,曾親眼看到建築材料有變化。唐說,此前4月出現滲水和部分垮塌也是這部分材料不同的“加高壩”部分,因此他認爲是因爲加高壩部分材料經不起水流衝擊,導致了此次圍堰垮塌。
爲驗證唐的說法,記者昨天下午來到圍堰垮塌地段。從露在水面上的圍堰根基,可以看出圍堰根基所用材料與正在建的主壩材料一樣,都是混凝土。但圍堰高出水面的部分,因爲被洪水沖走,已經不能辨別是何種材料,不過在附近江岸,記者發現了大量的石塊。
對於圍堰的建築材料,正在施工的工程人員不願透露,也沒有迴應記者關於圍堰是否因爲增高部分材料質量問題導致垮塌的問題。不過,對於唐的說法,沒有權威部門加以證實,目前也沒有部門進行迴應。
|